大唐诗人到底有多大的骨气他们怎么就能写出
不知各位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唐朝的文人,给人的印象非常硬朗,在精气神方面,他们就像一轮太阳,照耀着其他朝代。唐诗,是唐朝最典型的文学成就,它可以细分为律诗、绝句、古诗,在唐诗江湖中,按派别,又可分为山水田园派、边塞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从内容上看,唐诗很宽泛,有表现名山大川的,有描写儿女情长的,最能体现唐朝文人风骨的,莫过于杜甫、白居易等现实诗派。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短短几句话,就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床帏之事写了出来,顺带着,摆明了唐玄宗因荒于朝政而引发了安史之乱,他就是罪魁祸首。
当年,写这首《长恨歌》的时候,白居易刚三十五岁,职位也仅仅是个县尉,而杨贵妃也不过是仙去了五十年而已。
一个人,得有多大的胆子才能写出这样的诗词?关键是,拿杨贵妃和唐玄宗说事儿的,还不仅仅是白居易一个人。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这是李商隐的《马嵬》,描写了马嵬兵变的情形,公元年的七月十五,跟随唐玄宗的三千旅贲军,走到马嵬驿,处死了奸臣杨国忠,他们要求进一步处死杨贵妃。此时已经七十余岁的唐玄宗,这位拥有大唐至高无上的权力者,也只能无奈同意。
再比如:
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
这是刘禹锡的《马嵬行》,他更直接,干脆将杨贵妃写成了“妖姬”!
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唐朝以前,还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可以允许他的子民如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唐朝为何会出现这种“怪事”呢?
1、自信
唐朝,是历史上稍有的几个扩张型王朝,就实际管辖范围看,甚至要超过后世的明清。另外,唐朝国土的增大,不是仅靠武力拼杀,更是在文化上进行的一种同化。
举个例子,大唐崛起的时候,它的对手吐蕃也在西部开始了扩张,小勃律成为吐蕃的目标。面对吐蕃大军压境,小勃律国王向唐玄宗求救,“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这个“唐之西门”的小勃律,离大唐多远呢?当时,长安城外有一石碑,上面写着九千九百里,这就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到了唐玄宗时期,大唐面积已经接近万平方公里,东起靺鞨,西抵咸海,北极贝加尔湖,南制交州,其间皆为唐朝领土,真正的“日月所照,江河所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如此巨大的具有实质性管辖的王朝。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
各国纷纷向大唐派出庞大的使团,他们不仅仅是过来做生意,更重要的是来大唐学习。百济、新罗、高丽、日本、吐蕃、尼泊尔、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爪哇、缅甸、斯里兰卡、大食......各国留学生不绝于路,求学路上虽九死一生,依然痴心不改。
各位肯定有这个感觉:若是有人向您请教问题,您给人家圆满解决了,心里定然是舒心不已。这只是个人,若是一个国家、一群国家的人过来请教呢?
唐朝就是千年前的世界文化输出地。这是千年难遇的盛世,如此繁华之下,唐朝的皇族阶层胸襟自是变得开阔。
所以,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就曾写过一首《丽人行》: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诗里明确提到了,凭借杨贵妃,杨氏满门鸡犬升天。即便这首诗传唱天下,朝廷还是给了杜甫一个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身负家国情怀的杜甫,对杨贵妃之死,亦是不免唏嘘,“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2、包容
大唐将士的浴血奋战,扩大的不仅仅是唐朝的版图,更是人心的包容。唐朝自立国,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这一百多年间,不是在打架,就是走在打架的路上,这就形成了强势的唐文化。
古今中外,但凡强势文化,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就是包容。换句话说,就是兼收并蓄。大唐就像是一个百宝囊,什么都收,管你是不是糟粕,这些东西经过大唐改造后,出来的就是精华了。
唐朝非常注重谏官制度,朝廷养着一大堆谏官,比如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这是谏官代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一句话。可以说,自唐太宗开始,唐朝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谏官几乎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举个例子,散骑常侍就是一种地位极高的谏官,主要职责就是“奏议”和“封驳”。何为奏议?就是只要发现皇帝错了,就要上去指正,或写奏折,或当着满朝百官之面谏诤。“封驳”就更厉害了,中书省发布的皇帝诏书,传到门下省的谏官处审议,若是有违伦理纲常法纪,谏官有权直接驳回。
唐太宗有次想看自己的《起居注》,就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联有不善,卿亦记之邪?”褚遂良说,我就是干这活儿的,不敢不记!这时候,黄门侍郎刘泊插了一句:“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唐太宗一想,真是这么回事啊。
从西周的道路以目到唐朝的载舟覆舟,大唐统治者自然深知其中的精髓,这种近乎“放任”的态度,也促成了大唐诗歌题材不限。
所以,文化人想写诗,就让他们写吧。有了这样的环境,加上内在风骨的支撑,唐诗不繁荣才怪。相应的,唐代文人自然也就阳光硬朗起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