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位植物猎人在华西的寻茶之旅
在世界植物学界,英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著名的“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HenryWilson)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名字。他曾是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的负责人,世界各地的花园里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奇花异木。然而,在他传奇的职业生涯里,在中国的探索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笔。
自年至年,威尔逊先后4次深入中国西部,采集了多份植物标本,后将余种植物引种成功,在西方落地生根,这些经历也让他被称为“中国威尔逊”。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令人兴奋的是,这位伟大的植物学家还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中国考察的所见所闻——《中国:世界园林之母》,以博物学家的视野深入观察用大量笔墨描述了他沿途所见植物、作物等,同时也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地理地貌、社会文化、民俗历史等风貌。更重要的是,他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的观点,强调中国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回顾了前人在中国采集植物的工作。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英文版扉页(年)该书中译本于年首次出版,同年中央电视台也播放根据该书和史料制作的纪录片《中国威尔逊》,让更多人知道了威尔逊的故事。此次,北京大学出版社联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胡启明对全书进行多轮审校,修改了前版的笔误和疏漏之处,还特别增补导读、英国伦敦园艺学会秘书林德利写给福琼来华工作的指示、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主任萨金特写给威尔逊的信和威尔逊历次来华采集的时间、行程和地点等材料,让全书更加通俗易懂。
CCTV纪录片《中国威尔逊》经出版社授权,摘选文中有关他对西藏市场的制茶业的考察,一同了解下百年前茶叶和制茶工艺。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一位博物学家在华西的旅行笔记》,威尔逊(E.H.Wilson)著,胡启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6月茶叶无疑是中国知名度最大的产品,现在印度、斯里兰卡、爪哇都大面积种植,还有数个国家也进行了试种。中国很早就认识到这种植物的价值。已知在汉朝早期四川已栽培茶叶。但在公元7世纪之前并未普及到各阶层人群。欧洲17世纪初第一次知有茶叶,是荷兰商人从日本购得。茶的原植物(Theasinensis)被认为原产于阿萨姆,很早引种栽培于中国。年亨利从他培训的中国采集人员那里得到的无疑是野生茶树的标本。亨利写道:“野生茶树至今只在阿萨姆发现,在中国的野生记录非常可疑。我在四川和湖北的旅程中从未见过。现在的这些标本没有疑点,采自原始森林(位于云南的最东南角),而且远离种茶区。有可能茶叶发现于这些南方的省份,那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敢说野生的茶树可能在蒙自至思茅的山区找到。茶从如此遥远的阿萨姆而来,完全不可能。”我将亨利结论性的叙述用斜体标出。对于这一点,我极为赞同。茶树为常绿植物,生长于中国温带雨林区,相当于长江流域整个水稻种植带。这些地区除了极陡峭处外,都早已砍伐开垦为耕地。这应是在这些地区已找不到野生茶树的真实原因。
清政府发给威尔逊(威理森)的护照为了向西方国家出口和供国内消费,中国最大的茶叶种植区在中东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茶叶的出口贸易有巨大的下滑。约60年前,茶叶作为一项产业被引入印度和斯里兰卡,结果今日,世界上大部分的茶叶产自这两个国家。古老的栽培和制作方法、种植者之间缺乏合作和高税收是造成中国茶叶产量下降的原因。事实上,中国茶叶的质量和风味都远优于印度和斯里兰卡茶,但一般的喝茶者喜欢更浓的红茶滋味,汉口是今日中国最大的茶叶市场,其贸易大部分掌握在俄国人手中,为俄国茶叶市场特别建立了一批大工厂,同时也盲目进口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年汉口出口茶叶总值为白银两。对于中国东部一般的茶叶产业我们不进一步涉及,但在西部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茶叶值得详加描述。四川境内各处都种植茶叶,供本省消费,其中西部地区种植茶叶的面积更大,那里栽培、制作供西藏市场的茶叶。压制成砖或捆的茶叶是内地销往西藏最大的产品之一。中央政府给西藏在拉萨和其他地方机构的补助均用茶叶支付。
对于西藏人,茶叶绝对是生活的必需品。若没有这种嗜好品他们会感到痛苦。当没有茶叶时他们常代之以栎树皮,由此可见这种嗜好品是一迫切需要的财产。当地人每日的膳食中必不可少加入了少量奶油和盐的茶,再在其中加入炒熟的大麦(青稞)粉,揉搓成团而食。酥油茶也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饮品。按美国人的口味,西藏人的这种调和品与“茶”相去甚远。我尝试过多次,都无法迫使自己喜欢。
酥油茶销往西藏的砖茶与从汉口出口到俄国市场者是完全不同的品类,与普通中国人饮用的茶也完全不同,以至有人认为是由两种不同植物制成的产品。我漫游于中国西部,行经产茶区和经销入藏茶叶的市场,我的观察可能提供了一些有趣和有价值的信息。四川西部的打箭炉和西北角的松潘是两大贸易中心。通往拉萨的官道经过打箭炉。这个城镇是西藏南部和中部,包括拉萨、昌都和德格在内的贸易中心,而安多和青海湖地区的贸易中心则在松潘。松潘纯粹是一个物物交换的市场,以茶交换毛皮、羊毛、麝香和药材。两个市场的茶产地不同,制作也非常不同。
供应打箭炉的茶叶均生长于雅州府,特别是其西北和南部的山区。制茶业由政府和地方当局掌握,发放一定数量的执照给雅州、名山、荥经和天全的商号(以上地方均属雅州府)。另一独立单位为邛州,位于雅州东北,也有此项贸易的份额,但执照由中央政府发给,与成都的省府当局无关系。这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产业,纪元之初这一带就已栽培茶树。
我访问过雅州的砖茶工厂,见到下列生产过程:装有叶片的袋子和成捆的带叶小枝经发酵数日后取出,由妇女和小孩用手将叶片和小枝摘下,按照叶子的大小和老嫩分成四级。叶片被摘下后,小枝用一固定在木板上的大铡刀切碎,与粗叶和渣屑混合,成为第四级。在每一包装竹篓的末端放入一小包这一等级中最差的茶叶,作为下一次分装人员和马帮的报酬。
背货工,运砖茶进打箭炉某位英国领事把这种砖茶比作“压成饼状的鸦巢”,我对当地人生产一级茶时所给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