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抢菜和团购间隙,如何寻找诗与远方

上海疫情初起时,我的书桌上经常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普通上海市民,参与这场“封与不封”的解谜游戏,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就是各种抢菜App。且抢到只是第一步,还得人家给送才行。

兵荒马乱的年代,柴米油盐就是生活本质。

但还好,抢菜间隙,依然有诗与远方。

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济州岛,孤零零的一家人,被满山樱花包围。现在再看这段扉页语录,有种微微辛酸的幸福。

年,豆豆7岁,果果5岁多。学龄之前,体力刚好,认知跟上,正是旅行的大好时光。

这一年国外跑得很多,韩国济州岛,塔斯马尼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清迈,日本,瑞士,还在美国西海岸呆了1个月。国内就更多了,几乎每月都有旅行。

这一年的照片色彩最艳丽,地貌也最多样,孩子们在镜头前的感觉也最舒展、自在。在我的娃游记忆中,,差不多是最好的一年。

翻过页,塔斯马尼亚湿地照片下的这句话,也让我感慨良久。

塔斯马尼亚。因为极远,远在世界那一头,荒原也变得极有异国情调。

那些天,小区两条街外就有超市开着,但手机里的核酸结果已超48小时,超市不让进。再去做核酸,据说要排6钟头,24小时也不确定能否出结果。近在咫尺的菜,可望而不可及时,比远在天涯的草,更牵扯情绪。那几天不抢菜的时候,我就翻翻这套相册,同时也抽空做下一套,这是我在柴米油盐之间,摸索出的诗与远方。三本一套的家庭旅行日记是去年做的。每年一本,收录了豆果家18、19和20年的娃游时光。每本不过30页,40来张照片。因为用了上等的厚卡纸,捧在手里结结实实的。大大的留白和简短的注脚,反衬出记忆的丰盈和美满。18年的那本,多的是大山大海,荡气回肠,异域奇趣。那时候孩子很小,世界很大;我们到处游走,照片里留的都是自在逍遥。拍的时候并未觉得有多精彩,后来整理也多从视觉角度看,没有太大惊艳,偶尔还审美疲劳。但如今在我抢菜间隙,放下手机,这些凝成相册的照片,突然就变得光彩夺目,可以短暂照亮我被抗疫主题塞满的生活。海拔米老君山顶,7顶云朵帐篷,战战兢兢看羊吃草的城里娃娃,和野花丛中肆意奔跑的豆小哥;照片背后,是因高反吐得昏天黑地的我,和腹泻到站不起来的豆果爸。瑞士的这些雪山、湖泊、火车、美景,豆哥说他都还记得,但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真正印象深刻的只有这个场景:少女峰下、因特拉肯湖边的一场自由足球。在斯里兰卡,我们尽可能的住各种奇奇怪怪的房子,包括这家布满了茧状帐篷的著名酒店:一会儿把餐桌摆到泳池中央,或吃饭时穿上当地传统服装:一会儿又把豆果爸的生日宴,铺到海边篝火旁:作为印度的近邻,这两年斯里兰卡的疫情一直挺严重,旅游业几乎停摆;但更糟糕的是经济的剧烈恶化。一直想带娃游读者们同游,但再访真不知何年何月了。真的开放,也应该不会再是从前的锡兰。19年的这本,记录了让旅行回归到“在一起”本质的那一年。娃娃们变成了小学生,能同框的机会已经不那么多,旅途中若能一起露出笑容,我总是不肯放过。这些年,比起多家结伴,我们一家单独出行的机会也不少。碰到那些天大地大的场景,小小兄妹的身影就显得特别动人。他俩也在这些场景里,才成为彼此最重要最亲密的伙伴。孩子们大了,有各自的思想和天地,男女生的兴趣爱好也太不一样,很难再像小时候一样嘻嘻哈哈黏在一起。除非被关在只有他俩的地方,一起合作点儿啥事儿,或者,有个什么共同的事物把他们联到一起——比如,在相册里分享共同的记忆。翻到这张的时候,俩人争论不休。这是在哪儿?在干嘛?在乐啥?谁都想不起来。于是回到手机中,前前后后翻了大半年的照片,才基本判定是象山的老柿林,某次晚饭时跟爸爸的疯乐时光。那天小区又封闭核酸,我在封门前点了一份蛋糕,不是安慰也不是庆祝,就只想搞点让全家人都开心的事,吃点甜的,最简单。边翻相册边把蛋糕往嘴里送,可能是嘴角不经意留了奶油和淡笑吧,果小妹就问:“妈妈,你最近为啥老看我们以前的照片?”“因为那些(场景)以后再也不会有了!”豆哥抢答。“那不会越看越伤心吗?”果妹不解。“不会啊,反倒是越看越庆幸”,我抿一口蛋糕,“庆幸我们有过这样的日子,还把这些记忆留下来了,这是我们家独一无二的财富。”果妹听着就绕到我这边来,跟我一起翻相册,检阅家里的财产,“看!这是我和哥哥在澎湖阿伯(bei)的秋千上!哥哥手里的螃蟹好大啊,但应该是阿伯帮他抓的......”;“臭果果,你那个章鱼也不是自己钓的呀,都是阿伯钓起来给你的!”哥哥不服;“哼”......

不能出门、也没菜可团的日子,我们就在家里吃老本儿。不仅是收入和存货上的老本儿,还有记忆和经历的老本儿。

相册就像个小金库,在特殊时期让人安心、满足,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现在回看,即使疫情爆发,生活也仍在继续。而在两年后的今天,看到这句注脚,也依然唏嘘。

摩尔曼斯克。邂逅了梦幻绚烂的极光,也给豆果幼年的海外旅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回家后疫情爆发,等到再能出国时,两人也都该是少年了。

目光被迫收回身边,身边的公园,身边的稻田,身边的老师们......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呆在家里,越来越多的视线,落在家人身上。但相册还是带来了不同的视角。相册里的画幅远比手机里的大。这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从前忽略的细节。小时候冲印出来的照片,一般也有5-7寸,差不多是现在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