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曾要大量种植难吃的海水稻计划在盐碱
知道什么是“海水稻”吗?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计划于在沿海地区种植“海水稻”解决盐碱地问题,使盐碱地变良田。
就在年5月,我国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多地陆续开启今年的“海水稻”插秧。并且越种越多。却因口感不佳,未能得到大众喜爱。这是真的吗?
但有一说一,它的种植条件是非常低的,单凭这一点也喜得我国部分地区人们大面积的种植。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海水稻”是在海里种植的,并不是的。
所谓的“海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它与传统的水稻是有区别的,传统水稻能生长1-1.2米左右,而“海水稻”能长到2.8米左右。里面装的果实也是不一样,传统水稻是“白心”,而海水稻是“红心”。
年1月15日,据央广网称:
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公斤。袁隆平海水稻团队15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国签约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利用盐碱地及滩涂地,解决人口粮食问题。我国袁老可是一大功臣,辛勤耕耘,甘于奉献,用自己的汗水谱写了传奇的人生。他曾经说过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而这些他做到了,奋战在农业第一线,让我国14多亿人口都能吃饱饭。同时,袁老还向全球推广了水稻种植方案。保障了世界的粮食安全,让我们再也不用挨饿了。而“海水稻”也是我们解决“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友称:“海水稻”不管口感如何,有米下锅就饿不死人此话还真不假,实际上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有些人吃了认为这种“红心”大米很好吃,也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口感不怎么滴。也许是因为当今社会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已经把人们的嘴养刁了。其实想要它的口感接近于大米,我们在煮的时候可以泡6-7个小时。
遥想当年饥荒年代,哪有什么大米饭,为了活命啃树皮,运气好点的还能在外面挖点野菜回家吃。而现在“海水稻”的出现,就是为了能够在盐碱地与沙漠种植水稻,解决当地人们的温饱问题。
要知道“海水稻”可是“杂交水稻”的升级版,我们也可称“海水稻”为耐盐碱水稻。在袁老离世之前,他就渴望着“海水稻”能实现,而这也还只是他的目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种植“海水稻”后,我们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有害虫吃庄稼。它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说到抗病虫,因为有海水的灌溉,含盐量比较多,可以帮助水稻清理害虫。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改造盐碱地。
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其中有1.5亿亩可以用来改造成种植“海水稻”田地。盐碱地种植“海水稻”,为我们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据推测,如果按亩产量公斤来算的,它能产出亿公斤的粮食,也就意味着一亿亩“海水稻”能养活万人口。如果把盐碱地“完全”开发,这粮食不得多到“起飞”。
值得注意的是,“海水稻”其实并不是袁老发明的,这个技术最早源于国外,是由斯里兰卡的科学家于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海水稻”品种。并在年予以推广,随之进入了印度以及其他的国家。
而我们国家发现“海水稻”的时间相对于其他的国家要晚,是由“海水稻发明人育种人”和“‘海稻86’的长期培育者”陈日胜于年发现的。但是研究多年未果,也未能进入商业化种植。好在引起了袁老以及农业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