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九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27日举办

11月27日,由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江苏省第九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在云端举行。本届论坛以“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挑战与创新”为主题,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术语,探讨新现象,提出新命题,发展新理论。

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莫少群教授回顾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百廿历史与新传学院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与新闻研究者的时代使命。莫少群表示,江苏省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已经成为江苏省传媒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品牌,为全国范围内优秀传媒研究生搭建了一个触碰前沿、多元探讨、深度互动的学科交流平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同学们能深入交流、碰撞思想,为推进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教授介绍,本届论坛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的位研究生参与研讨。此外,本届论坛还特别开设国际专场,邀请来自韩国、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国际学生同场交流,为论坛研讨打开国际新视野、注入新活力。

在演讲环节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鸿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春阳,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吴世文五位专家担任嘉宾,分别围绕数智化传播、新闻舆论工作、知识生产、主流媒体建设和互联网研究的记忆路径等前沿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陈昌凤教授将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行为放置在媒介空间之中进行考察与解读,他指出,Web3.0和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也在重塑着传播理念和结构,深刻变革了人、媒介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周勇教授通过对舆论观历史的梳理,提出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路径。朱鸿军教授认为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找寻兴趣点。朱春阳教授将目光回归到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发展,指出面对数字时代挑战,最大意义在于构建最大公约数的事实共识基础,对技术造成的社会裂痕进行修复。吴世文教授指出对于互联网的研究,要从史观、史料、方法、解释四方面入手,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互联网研究者要继续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