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的道路第一课佛陀出现的时代背景重

第一课佛陀出现的时代背景

社会背景

佛教的起源地──印度孕育出佛教的古印度地域,座落于今天亚洲大陆南部的一个半岛,位于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西北接巴基斯坦,东北与中国、尼泊尔和不丹相邻,南端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印度的名称,在中国两晋南北朝时称为天竺,至唐朝时定名为印度。由于印度的地域曾被划分为东、南、西、北、中等五部分,故有五印度或五天竺之称,又简称五印。

文化背景

古印度的文化,概括可分为2个时期:土著文明和雅利安人的文明。

一、土著文明

土著文明是指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印度河流域一带的社会文化。根据近代考古学家的发现,虽然当时仍是铜器时代,但道路的建筑已井然有序,并且具有都市计划的建设,除了住宅之外,还有浴场、市场、储藏室等公众设施。至于信仰方面,根据发掘出来的许多滑石印章,显示当时有对女神、动物,以及自然现象的崇拜。

二、雅利安人的文明

来自中亚细亚的雅利安人,体高肤白,面型方正,鼻窄而高,黑眸多须。他们大约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分别向东、西两面迁移。向东的一支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印度西北方印度河流域的五河地带。这些擅于战斗的游牧民族,把当地的土著征服后,便在那定居,转事农耕,展开了印度另一阶段的社会文化。他们创立的吠陀文化,成了日后全印度的宗教与文化主流。

四民种姓的阶级制度

种姓的含义,原本是肤色的意思。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自认为容貌端正,肤色白净,是优秀高贵的种族,将肤色黝黑的土著视为卑污的贱民,压迫为奴隶。另外,他们又按照本族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再分3等,因而产生了以下4姓阶级的制度:

(一)婆罗门——即僧侣、祭师。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主持祭祀。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最为显贵,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掌握精神上的话语权!

(二)刹帝利——即贵族。他们担任国王和文武官职,掌握政治和军事的实权,是政治的贵族。

(三)吠舍——即平民,如农夫、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他们负有缴纳租税和服徭役的义务。

(四)首陀罗——即奴隶、仆役。他们的地位最为卑贱,被称为“贱民”,需要替主人耕牧,从事家务劳动,但却没有任何权利,极受压迫。

以上四种阶级都是世代相传,各种姓之间界限分明,严禁通婚,不许共食。四姓之中,只许前三种姓有念诵《吠陀》及祭祀的权利,又被认为死后可以再投生于世,因而称为再生族。第四种姓的首陀罗,既没有诵经及祭祀的权利,更被认为不能再投生转世,因而称为一生族。

佛陀时代之印度社会状况

由于四姓阶级在社会上的地位、权利、义务、职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都很不相同,于是便出现了贫富悬殊的情况和歧视低下阶级的风气。再者,阶级世代相传,压制了低下阶层的优秀份子发挥他们才能的机会。由于每人都被困在自己阶级的工作范围之下,国家的利益自然受到影响,而这种制度,也就成为整个印度社会进步的阻力。

思想背景

吠陀文化

吠陀的意思,是指知识,特别是宗教上的知识。《吠陀本集》,正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典籍,反映了雅利安人最初的宗教思想和精神生活。

吠陀经典其后衍生了一些重要的哲理文献,例如讨论宇宙人生本质的《奥义书》。婆罗门教统称这些文献为《吠陀》,奉为圣典。

婆罗门教的衰落与六师外道的兴起

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整个恒河流域都冒现了较大的城市。社会的结构和民间的思想,也因应着环境的变迁,而产生了新的气象。

经济发达,带来了君权提升,刹帝利的地位越来越高,因而对婆罗门的特权感到不满。(自古中产最危险)同时,婆罗门奢华颓废的生活,也开始令许多民间信徒对他们的信心动摇。至于婆罗门教奉行复杂繁琐的祭祀仪式,更使人渐觉烦厌。

这个时期,婆罗门教已不再像昔日般受人尊敬和重视了。

在思想方面,《奥义书》的义理也逐渐受到质疑。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探讨,开始脱离婆罗门教及传统吠陀思想的局限,而转向自由解放的革新思潮。这些立志要重新寻求真理的修道者,被称为沙门。从他们的研修探究,兴起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六师学说[注1]。

佛陀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家求道,成为寻求解脱道的其中一个沙门。

注解1.六师学说:古印度恒河中流一带,六派影响力较大之修行者,即怀疑论派、唯物论派、定命论派、无道德论派、无因论派、苦行派。

古印度文明概况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西元前年至前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西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西元前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西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西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西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西元前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位记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西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0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