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维言论举止上的清醒意识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15/p6vkf3q.html认真读一本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除了上学时的课本,这本《寻找完美的业务员》是我读的最认真的一本书了,不止读得认真,更一字一句敲出来,连标点符号都不敢错漏。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读过而知未懂——或许手捧此书的你和我一样有此体会,常有一些感悟在读过后想与大家分享,但敲下所有的文字后又觉得这些感悟还不值得分享,因知未懂而惶恐,所以不敢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还是贴出原文,与同门共享。今日分享——思维、言论、举止上的清醒意识——本文节选自《寻找完美的业务员》身为平凡人,我们是否都能够在思维、言论、举止上贯彻完全及绝对清醒的意识?答案:“肯定能”!我们已经正在这么做,至少是在言论上。当我们在和别人进行沟通时,我们不会思考我们所讲出的每一个字,我们是以“潜意识”完成之。我们一边思考,要讲的话就一边说出来。我们说出的话,在大多数时候都能传达我们的信息。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说话是一种自动的功能。然而,当你在应用一种不很熟悉的语言讲话时,你将发觉到你必须贯彻清醒的意识。当你需要把你心里要讲的话翻译成你不很熟悉的语言时,你还是可以沟通,但其过程却比较慢。然而,如果平时多应用这个不很熟悉的语言交谈,过了一段时日,它将变成熟悉,你也将能更流利地沟通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多去贯彻或应用某一种心智时,它将适应为习性。同理,当我们贯彻思维上的清醒意识时,其模式也一般无异。开始时,它看似缓慢及不怎么奏效,它比平常需时更久。你的思维一旦处于清醒意识状态时,它在短时间内即会变成自动化。然后,你在思考之前会重新检讨你的思维。言论的情况也一样。如果你清醒及自觉地说话,并选择贴切的字眼以及应用适当的声调,你是在贯彻言论上完全清醒的意识。假以时日,它将会成为自然的习性。我们刚才已作出声明,当你以熟悉的语言和他人沟通时,你在造句方面就不再那么留心,其结果是你把要讲的话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其中没有清醒意识的存在。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反之,当你以不很熟悉的语言进行沟通时,你在造句时会花更多心思。虽然这是一种清醒意识,但它并不是我们所要谈的那一种。我们所讨论的清醒意识和“真理的力量”以及“善心的力量”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当我们说话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的言论是否会伤害到对方的感受。如果没有,它是否会反过来伤害到我们自己?若两者皆不是,我们即可把话说出口,这样才算中肯。比如说,John的某些言论或举止令我生气。我的反应是以牙还牙。我所使用的话语将会针对他的言论或举止脱口而出。其结果是这回轮到John不高兴或生气了。John是否会作出反击,那姑且不论。我的言论将伤害到他、令他生气或对他不利。然而,当我在言论上贯彻清醒的意识时,我会意识到我所要说的话。既然我已知道有些话具有杀伤力,由于这一清醒的意识,我将不会开口说话。如果我有话要向John说,我会斟酌我的用词以表达我对他的不满,但又同时不会令John作出消极的反应或反击。例如,我会说:“John,我可以确定你无意要伤害我、羞辱我或激怒我......(选择适常的用词)。在你的印象中,有可能我前一阵子的行为或言论导致你对我反感。如果当真如此,我很抱歉,但我可以确定我当时绝无恶意......”这么一来,John不会再为此生气。通过言论上的清醒意识,我们可以确定“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消极局面不会出现。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作出消极的反应。行动或举止上的清醒意识亦需要时间调整,唯不可当成拖延的借口!我们应当花点时间评估局势方才作出反应。这看似肯定需要一些时间以养成习性。然而,当你已掌握到这一门艺术时,你的举止将和你经过适应的思维与言论一般挥洒自如。我们如何能贯彻清醒的意识?来自斯里兰卡、德高望重的已故Ananda居士给予我以下的教诲:我即将喝下这一杯茶。现在,我的右手开始由我的大腿上方移开。我将把它抬高至相对于桌上茶杯的高度。现在我的右手正移向茶杯。我现在移动着我的右手以握着茶杯的把手。现在它巳非常接近把手。现在我正触摸着茶杯。现在我已触摸到茶杯的把手。现在,我即将紧握着茶杯的把手。我现在即将把茶杯举起。现在我正把茶杯举起。我即将把茶杯移向我的嘴巴。现在它正移向我的嘴巴。现在杯子正接触到我的嘴巴。现在,我将倾侧这茶杯。现在,我即将喝下这一杯茶。现在我正喝着。现在,我已停止喝茶。现在,我将把茶杯从我的嘴巴移开。现在茶杯正从我的嘴巴移开。现在,我即将把茶杯置顺桌上的杯垫。现在,茶杯正移向杯垫。现在,它即将接触到杯垫。现在它已在杯垫上。现在,我将能松开茶杯把手上的手指。现在,我即将缓慢地把右手放在大腿上方。现在,我的右手已移向我的大腿上方。现在,我的右手已放在大腿上方了。这个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并且不限于喝茶而是每一个动作。请在没人在场时——尤其是你的太太或家长都不在场时,才这么做。要不然他们会以为你发神经了!这就是我贯彻清醒意识的方法。即是行走、坐下、站立时,我每做一件事皆贯彻之。这是心智的状态。你把有关过程放慢,以便你能保持着清醒的意识。有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很缓慢,而且保持着完全清醒的意识,这是心智的训练。你以自然的力量融合自然的力量,并从自然的力量中得益。清醒的意识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在思考、说话、行动时都有某个形式的移动,我们所要达到的是对这种移动有所意识。请别问需要多长的时间方能把思维、言论与举止上的完全清醒意识贯彻到十全十美。你这一问可就前功尽弃了,犹如我们不会问我们可活多久一样。我们得看清生命的真谛,因为其中自有“真理的力量”。你可从你的师父那儿看到并学习到生命的哲理。如果你作出调查,你会发现最早的教学其实是始于东方。考古学家在中国内陆地区已挖掘出史前器皿,证明人类的文明其实可推算到数百万年前,而非原已鉴定的几万年前。人类的历史有多久远与我们无关,然而,文明的发源确实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还要早得多。今天,我们可看到“道家”与“禅宗”的学说和现代管理学之间确有不谋而合之处。西方人士已发现这些教义的博大精深之处,并善加应用于管理谋略之中。时至今日,西方医学已开始承认,那些由所谓的东方“文盲”、“野蛮人”、“未开化的人”所配制的草药方,其实深具医疗价値。那一个世界的人才是有智慧?是科技挂帅的现代教育抑或是源远流的东方哲学?是“饱学之士”还是“未开化的人”?诚如你所能看得出,世事皆是相对的。你现在坐着的椅子是否很硬?你面前的桌子是否很硬?如果你回答“是”,这答案没错。但如果你以钢骨水泥建成的墙壁作比较,你该回答“不是”。因此,当我们说椅子或桌子很硬时,那只不过是一种相对性的形容了。贯彻“真理的力量”与“善心的力量”以及贯彻思维、言论与举止上的清醒意识就是那么冗长烦闷。既然是这样,人生还有何乐趣呢?其答案是:如果我们要谈“真理的力量”与“善心的力量”,那么我们必须首先知道这一切皆属相对性质。我从松意仁波切(TsoknyiRinpoche)大师之处学习到,有些真理属相对,而另一些则属绝对。“相对的真理”总是有所依附。例如:如果我是一个百万富翁,我将会过着快乐的日子。(这是个相对的真理)如果有人给我指导及协助,那就再好也不过了。(这是个相对的真理)人生自古谁无死。(这是个绝对的真理)当躯体死亡时,我们的心智、灵魂、精神则存。(这是个绝对的真理)因此,“绝对的真理”并不依附于另一境况、目的或个人。但在现实的生活里,每件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如果你有观看《NationalGeographic》或《Discovery》这两个电视节目,你将会看到人生以至所有生物都是互有关联。世间万物皆互有关联一这是大自然的定律。即使是代工制造的东西,也一样互有关联。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绝对的真理”。“真理的力量”与“善心的力量”之贯彻变得更容易。这么一来,我们将拥有一个基础。这个课题所触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也不是本书的主旨。我们的主旨是如何在人世间贯彻“真理的力量”与“善心的力量”,而非以抽象或相对的方法体现之。如何做到互不关联的境界呢?有这种可能吗?答案是:以哲学观而言,答案是做不到及不可能的。但在我们这个人世间,其答案则是做得到及可以的。你如何能贯彻“真理的力量”与“善心的力量”呢?最佳的准则是:每当你说话时,你务必要令对方感觉到你的谈话内容不含自我或既得利益。简而言之,没有“我”这个字。即使谈话内容涉及你,你也得以第三者的角度发言。这意味着不论你说什么,它在你眼中必须是真理。(即使是你不晓你的说法是否正确)。无论如何,如果你不肯定你的说法是否正确,你所沟通的还是眞理,你也让对方知道这是你的意见与信念。这么,一来,你所说的都变成了“绝对的眞理”。如果你确定你没有错,那么你就有话直说。如果你所知的事实一旦说出来会伤害到别人,那你就不应该说出口。你避而不谈,如果你因情况所需而非说不可,则婉转言之或避虚就轻。例如:“你对John这个人有何看法?”你知道John不是个好人。你完全不喜欢John的为人,而且你也知道John在过去做了一些令人不齿的事。你可以采用以下其中一种方法回答:1我和John并没有住在一起。我只是看到John美好的一面。但那是否是眞正的他?我不知道。因此,我如何能准确告诉你我对John的看法呢?2我是个消极的人。因此,如果你问我有关我对任何人的看法,我只能讲出消极的评语。我不会说些积极的话。其实我对商己也没积极的评语。我对自己的看法并不那么积极。因此,你为何不问有关我对你的看法,我会告诉你有关你所有的消极评语。3既然你提起John,我的印象是你不喜欢他这个人。不,我并没有不喜欢他。你会和他做生意吗?不,我不会。既然是这样,你应该喜欢他才对,也不需要知道别人对J0hn的看法。你不会吃亏。毕竟你和他之间没有涉及信任与钱财的问题。如果你的朋友有意和John做生意,或有意邀请John和他住在一起,那你就会面对一些问题。你能告诉他有关于John而又不会过于消极的唯一方法是向他提供以下的建议:我的建议是要非常小心——不单只是John而是任何人。两个感情要好的姐妹如果在结婚后还住在一个屋檐下,过了一段时日终究都会吵架,好朋友之间为了钱财和女人也同样会反目成仇。你可再加上一句:你必须考虑到John是否有能力独自经营。在这门生意中是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若不然,为何John要邀请你加入?你对这门生意是否有控制权?你是否了解这门生意?我提出这些问题,以便你可以考虑清楚。如果你对你所知道的答案深具信心,那么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4你是否想找出John的痛脚?不是。既然不是,那又何必提起他?如果他答称“是”时,你该怎办?你的答案是:我们不要去谈一个你不喜欢的人。这样做只会令你生气及变得消极。或者是:如果你认为John令人讨厌,我们不要把讨厌的东西带来这里好不好?在一些例子与情况中,你可以使用到消极的真理。消极的真理虽有害,但至少你不必撒谎,这是其中一种的沟通艺术。但是,请别经常都应用它,要不然我敢说以后再也没有人要接近你或和你谈眞心话了。他们将会把你当成一个不可深交的朋友。不要把避重就轻养成习惯。你应该只在情况需要时才使用它。贯彻“真理的力量”或“善心的力量”之最理想方法是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如果你有话要说,只管说好话就够了。要是没有好话可说,那就闭口不谈。如果你有必要给予评语,你可以婉转一点或避重就轻。当你贯彻“真理的力量”及“善心的力量”时,绝对不可伤人、欺诈或撒谎,你将会更欣赏自己及接受自己,当你这样做时,不必期望会有人赞赏你,你只管实行之及做回自己。对于我们在自我与真我之间难于取得平衡。其导因通常是我们的恶行、自私自利、害人之心以及错误的言行举止。我们变得有点迷惑。这一切都是在没有完全清醒意识的情况下发生。这是我们所面对的其中一个心理问题。我们和众人共处一室时亦会感觉孤独,我们会莫名地郁郁寡欢,我们会没有由来地心情愉快,这一切都是由心智所引起。我们的心智受到外在因素的牵制,我们的心智混浊不清,我们的心智受制于“枷锁”。当我们不只是限于口说,而是在言行上贯彻眞理与善心时,我们的心智即能获得解放及清晰灵巧。紧记这一点:有贯彻真理与善心者,不必多言。常爱道他人闲话者,何来真理或善心?有些人总爱信口宣称他们一向来都是真心待人、他们做了多少好事、他们如何痛恨撒谎者…...那只是他们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想法。另外,一些人只会口说而没有去做。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去贯彻。空口说白话的人不是实践家。实践家永不空口说白话。在我的经验中,我还不曾看过一个“专讲原则”的人没有占他人的便宜,这种人是在有争执出现时才讲原则,而他的原则永远是自己得利而不是让别人受益。如果他当真是一个顾全他人利益的人,他根本无需强调原则,而争执本来就不该出现。请对这一点多加思考。留心观察。只要你多贯彻观察、想象、逻辑的力量(OILFormula),你对人性将会有更透彻的了解。待续.....封面图来源:
上一篇文章: 突发印度境内传出巨大爆炸声,15名特种 下一篇文章: 最著名的10个宝石出产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