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红海行动,扬国威于境外的锡兰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动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大多围绕着打探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这一说法打转。真相是否如此,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不论郑和奉命下西洋是去海外扬国威也好,去寻找朱允炆也罢,大明帝国举国之力组织的这七次大航海确实是个非凡的壮举。在七次下西洋的航海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留下了许多和平外交的佳话。同样的,帝国的海军也在遭遇挑衅之时,展现出了碾压一切的实力。其中最出名的,大约就是“锡兰山之战”。
锡兰山,又称为锡兰山国,是今斯里兰卡的古称。自明永乐七年(年)起,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曾经多次经过这里,并在当地港口停泊补充物资。按说,国际贸易往来,跟着自然经济走,原本不会生出什么事端;然而,当时执掌锡兰山国的国王亚烈苦奈儿偏偏是个不省事的主儿。
锡兰山国是南亚地区非常重要的国家,它的首都从中世纪起,便拥有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商业港口。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世界各地的商船都会在此进行贸易,此地的经济也因之异常繁荣。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注意到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觉得若能把控商业贸易,强龙不压地头蛇,一定有利可图。于是,在他的授意下,锡兰山国官方对往来的商贸代表团和列国使团多有压榨和威胁之举。锡兰山国这一破坏睦邻友好的举动,很快遭到了广泛的反感和抗议。
郑和的船队对此也有耳闻,只是碍于锡兰山国并非大明国土,贸然有所动作,恐惹人非议,因此只是观望,未敢轻动。
永乐七年,第三次下西洋途经锡兰山国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赍捧诏敕、金银供器等到锡兰山寺布施,并建“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以示纪念。为了避免大明与锡兰山国起外交冲突,郑和船队在锡兰山国的港口稍加休整后,便开拔继续前行。然而,早已锁定他们的亚烈苦奈儿等到大明船队返航,再次停靠锡兰山国的港口之际,决定启动之前谋划的方案。
历史上关于亚烈苦奈儿为何突袭郑和船队,明朝文献和后世斯里兰卡的解释有所出入。唯一相同的是,双方都在为己方军事行动的正义性辩护,都声称自己是被迫的,至于后世斯里兰卡一方的说辞,则主要围绕锡兰山寺院供奉的佛牙,声称是因为郑和船队意图掳劫佛牙带回中国,所以锡兰山国才被迫采取了保护佛牙的军事行动。
双方关于佛牙的交涉确有史载。明永乐三年(年),因锡兰山国世传释迦牟尼圆寂后留下的佛牙在宗教界享有盛誉,故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到锡兰山寺供奉香料敬佛。船队出发前,明成祖听闻国王亚烈苦奈儿信奉外道,对百姓和邻国残暴凶悖,便指示郑和对其加以劝谏。不料,亚烈苦奈儿不但不肯听谏,反而盛怒之下,意图加害郑和。郑和发现其图谋后,设法离开锡兰山,逃过了一劫。
真相究竟如何,斯里兰卡方面的说辞相较明朝流传下来的史料,证据颇显不足,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发现,不得而知。而郑和这边,究竟会不会为了佛牙这种宗教象征之物,一改和平外交政策,强行掠夺之举,坏了明成祖的体面,仍然存疑。
不论内情如何,锡兰山之战终究是爆发了。
郑和船队的庞大程度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就锡兰山国的综合实力而言,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这一点,亚烈苦奈儿心知肚明,所以他想出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法子。他遣人诱骗郑和,邀请他进行正常的外交访问,期间组织人手伐木设险,阻塞了郑和船队的归路,而后发兵五万人围攻郑和的船队。
此时,郑和正率领随行的两千(有说三千)官兵在岸上进行外交访问,突然发现自己的船队被五万锡兰山军围攻,虽近在咫尺,却无法返回施救。情况如此紧急,郑和尽管内心焦急,到底也是随明成祖刀枪剑雨里滚过来的,方寸总还拿捏得住。他冷静而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双方此时的状况,立刻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率两千官兵抄小路围攻锡兰山国王宫。
好一招“围魏救赵”,但此计成功与否,却取决于郑和本人对锡兰山国的了解程度有多深。只有守卫锡兰山国王宫的军队已经倾巢而出,郑和他们一行才能如此冒险地避实击虚。
果真如郑和所料,亚烈苦奈儿自以为只要断了郑和船队的后路,五万人扫灭区区一支船队,并不会太吃力。于是,锡兰山国一时精锐尽出,全部去了海上围攻郑和船队,只留了些许老弱防守。因此,当郑和率领两千明军出其不意地降临到王宫时,原本成竹在胸、稳坐宫中的亚烈苦奈儿傻眼了。
郑和率军攻击锡兰山国王宫,选择的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夜晚。两千明军口中衔枚,静至王城之下,相约闻炮声而发起总攻。到了夜半时分,城头响起炮声,很显然队友已经得手,遂展开了突袭。王城的老弱残兵哪里是郑和麾下精锐的对手,很快被击溃,王城落入了明军的手中。
亚烈苦奈儿成了瓮中之鳖,而在外面与郑和船队留守人员鏖战的锡兰山国五万军士得知王城易主,赶紧丢下对峙的明军,迅速赶回王城实施救援。为了尽早夺回王城,救出国王,锡兰山军的军事指挥官向周围的藩国发信,凑集了更多的军队围攻王城里的明军。明军凭借着王城坚固的防御系统,在人数悬殊巨大的情况下,与锡兰山军队激战六日夜。
第六日晚,郑和决定以亚烈苦奈儿及其家眷为人质,率领明军官兵一面抵挡锡兰山军的攻击,一面突出王城,朝船队停泊的地点突围。
锡兰山军眼看国王被挟制走,哪能善罢甘休,自然是紧追其后。
明军在绝对的劣势下,硬是押着亚烈苦奈儿及其家眷边打边撤、且战且走二十余里,才回到“久违”的船队里。
开船返航之际,东方的天空已然泛起了鱼肚白。这晨光映在战俘亚烈苦奈儿和王后等家眷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绝望。
对亚烈苦奈儿而言,他用自以为聪明的导演,换回了牢狱之灾,真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之后,亚烈苦奈儿和家眷跟随郑和船队来到中国。朝廷为此筹备了盛大的献俘大典,上上下下一片欢腾。
原本按照规定要被处死的亚烈苦奈儿和其家人最后被明成祖赦免,但仍然被扣留在中国,继续滞留。
明成祖下旨群臣,要求给群龙无首的锡兰山国重新选立一个新国王,且要求必须是老百姓推选出来的贤能之人。很快,锡兰山国人民选出了一位名叫耶巴那乃贤的人,向明朝申请立为国王。
本文摘自《皇帝身边人:锦衣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