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向全球扩张
近日,中国又一高校迎来了海外校区。
5月11日,西华大学与泰国易三仓大学签约,揭牌共建“西华大学泰国曼谷易三仓校区”。“西华大学泰国易三仓校区”旨在深度融合两校优质教育资源,招收泰国及其它东盟国家的优秀学生,开展本科和硕士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海外校区的建立不仅进一步推动西华大学合作办学水平,更为推进四川省省属高校“走出去”,提升省内高校的国际知名度与海外影响力做出贡献。
中国高校走出去的“先行军”
在“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对于大学建设而言,打造国际化战略早已被提上日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师生人员留学访问到中外合办项目再到中外合办高校,进程不断深化、内涵不断丰富。如今,海外校区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扩展海外布局,深化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等方式,布局学校全球合作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外合作蕴含的逻辑既包括“引进来”也包括“走出去”。“引进来”,中国已有颇多成功示范。
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浙江万里学院合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都在国内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世界名校带来了全球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不仅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能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十余年的“中外合作办学”已为我国高校探索建设海外分校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今,已不断有高校正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分校或校区。软科(ID:zuihaodaxue)搜集整理了相关情况如下(不完全统计,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华人华侨众多,是一些中国高校海外建立分校(校区)的首选地。
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高校首个海外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在南洋理工大学成立,标志着我国高层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正式走向国外。
年,大连海事大学在斯里兰卡建立海外校区,实现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年,学校又设立厄瓜多尔校区,正在推进坦桑尼亚校区、巴拿马办事处。大连海大沿着“一带一路”,串起了海事教育合作的“珍珠链”。
年,苏州大学开始筹办老挝苏州大学,该校于年7月成立,是老挝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外资大学,也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境外大学,开创了中国高校赴国外办学之先河。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政府首次批准在海外独立建设的大学。从年马来西亚政府发出邀请,到年动工建设,筹备了3年之久,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落地生根。
此外,欧洲各国与中国高校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年3月,同济大学首个海外校区落户意大利佛罗伦萨。年3月,北京大学英国校区在伦敦正式成立。此外,河北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分别在芬兰、东京、曼谷等地建设分校(校区)。
中国高校海外建分校(校区)建设,已呈现规模化趋势。
信心保证,来自于国家
中外合作办学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一鲜明立场为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背景基调。
“走出去”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走出去”办学予以高度重视,有序推进,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质量保障。
此前,教育部在答复“关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高校‘走出去’办学的建议”中明确:加强跨部门协调力度,形成对高校“走出去”办学的支持合力;拓展资金支持渠道,加大对“走出去”办学经费支持力度。
合力支持高校“走出去”
教育部表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跨部委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协调外交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共同支持国家重大“走出去”办学项目的建设。探索将教育援外项目与境外办学统筹考虑,为高校“走出去”办学争取更多支持。教育部还会同外交部等部委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到我国高校海外校区就学,增强海外侨胞对我国向心力以及参与祖国建设的积极性,助其更好发挥促进祖国与住在国友好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立足于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整合国家财政支持、援外经费、社会捐助、政府间发展基金、银行贷款、学费等各类资源,稳妥推进“走出去”办学。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新高地、新中心。
教育走出去,是我国新时代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当前多所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尝试做先行者和探路者,体现了这些高校的勇气和实力。但在中外合作办学深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高校“走出去”也面临着种种挑战。目前海外分校开办专业相对单一、招生人数较少,办学规模和效应相对有限等这些事实说明,对于真正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平衡,我们仅迈开了初始的一步。期待在国家和高校的双重努力下,海外校区早日成为让“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依靠力量。
1.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去海外校区“留个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