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振华振华重工在斯里兰卡振兴中国
斯里兰卡是风景秀美的印度洋岛国,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在近日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辛哈访华谋求中斯关系进一步健康发展、中斯合作进一步推进背景下,作为进入斯里兰卡最早、最知名的中资装备制造企业,4月13日《亚太日报》发表了题为《振华重工:在斯里兰卡振兴中国制造》的文章,全文如下:
蓝色的天和蓝色的海之间一抹中国红,远远望去,在城市背景的映衬下鲜明而生机勃勃,更指引著无数漂洋过海的船舶前来停靠。走进这座由中国公司建设运营的、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南港集装箱码头,你会发现,无论是忙碌的岸桥,还是背后的场桥,红色机身上都标著大大的白色LOGO“ZPMC”(上海振华重工英文简称)。
这并不是中国重型装备制造行业老牌知名企业——振华重工在科伦坡的第一次亮相,但绝对是其最亮眼的金字招牌。自从振华重工于年打开斯里兰卡港口机械市场以来,再也没有其它国家的产品进入这个市场。在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走出国门的潮流中,振华重工已然以斯里兰卡为区域中心,走出一条辐射南亚的“振兴中国制造”之路。
记者在科伦坡南港集装箱码头见到了振华重工斯里兰卡子公司负责人张志勇,在斯里兰卡打拼多年,他参与并见证了振华重工在这个南亚岛国上的发展壮大。
张志勇告诉记者,目前,振华重工正在加大海外布点步伐。其中,振华重工斯里兰卡子公司更是在公司属地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年,振华重工与斯当地的ACCESS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振华重工斯里兰卡子公司。目前,振华重工斯里兰卡子公司已发展为员工总数85人的规模,其中,当地员工81人,中方员工4人。
作为一家区域性公司,振华重工斯里兰卡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改造、安装调试和备件销售等。
以招商局南港码头为例,设备的维护保养,涉及到12台岸桥40台场桥,以及各种流动机械。目前,振华重工斯里兰卡子公司的初步计划是以CICT维保项目作为样板,推广到未来的新码头。此外,振华重工还考虑在斯里兰卡建立备件仓库。
张志勇介绍,从年签订第一份采购合同开始,振华重工在斯里兰卡始终践行“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市场开拓准则,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年,振华重工和马士基SAGT码头签订了1台岸桥3台场桥的采购合同,于年交付使用。次年,又与该码头签订了2台岸桥的采购合同,并于年交付使用。
年5月,振华重工和斯里兰卡港务局签订了一期码头的设备采购合同,涉及到3台岸桥6台场桥。该年9月,再次和港务局签订了二期码头的设备采购合同,涉及到3台岸桥24台场桥。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市场低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振华重工凭借强大的实力,前后历时2年,终于赢得这份来之不易的订单,并打破日本产品在港务局码头的垄断状况。
年,振华重工在斯里兰卡的开拓取得重大进展,和招商局海外第一个码头CICT签订了南码头工程的设备采购合同。
张志勇告诉记者,对于始终靠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走天下的振华重工而言,驻在国的政治变动对公司影响多为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如何做好产品提升服务以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是公司下一步着力发展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业务分布于全球的制造起重机产品的专业公司,除了正在向海洋工程、大型钢结构、海上运输与安装、系统集成与总承包、电气软件开发与集成等领域扎实推进之外,振华重工也正在逐步向服务型企业转变,通过完善服务,提升产品的价值。未来振华重工斯里兰卡子公司的目标则是为用户提供从设备维护保养、备件销售到改造升的全方位优质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提升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同时,紧跟国家“一带一路”“装备制造强国”重要战略,为实现中国装备走出去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志勇说。
《亚太日报》由新华社亚太总分社主办,其业务范围全面覆盖中国及亚太地区,是新华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新媒体发展战略率先启动并迅速成长的新媒体聚合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