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象因疫情失业神奇表演背后,你不知道

因为疫情,泰国的旅游业受重挫。

据报道,在泰国,因游客锐减,泰国北部数十座象园被迫关闭,上千头大象正面临失业和挨饿的困境。

多头大象因疫情失业徒步返乡,最远的地方需要跋涉公里。

消息爆出后,网友们各抒己见——

有拍手叫好,觉得大象重获自由▼

也有指责园方为了利益随意压榨又狠心放弃▼

还有一些则是担心被驯化的大象放归后无法生存▼

一提到大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大象表演和大象旅游。

这个项目尽管一直被诟病,但是仍旧还有很多国家在开展。

不仅是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还是非洲一些国家都会用大象表演来招揽游客。

而游客们也总是会被这些神奇的大象表演所吸引。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些表演的背后是多少大象的痛苦“象生”。

在年,一则揭露大象表演背后黑幕的纪录片——《黑象》在国内掀起舆论风波。

09:14

没有BBC的专业手法,没有明星配音,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上线10天,点击量破万,平均每秒就有58人观看。

视频一开始,作者就用一个醒目的大红叉来警示我们:不应该骑大象。

为什么呢?往下看,你会明白的。

我们都知道,驯养,通常都要在幼儿期就开始。

所以,人工圈养的小象在一到两岁之间会被带离母象,开始接受高强度训练。

被抓走的小象,会被统一关进特制的木架子里,空间狭小到它们只能保持站立。

期间也不给食物和水,用棒子敲打鼻子、钩子扎进皮肉里,并且不断制造出噪音,不让它们睡觉。

这一切的摧残,只为了让强壮的小象放弃反抗。

一个礼拜后,它们通常都会虚弱到失去攻击性,这才会被放出来。

不过,还是会被用铁链牢牢拴住,然后象夫一次又一次骑在野象的背上,瓦解它们最后的意志力。

这根链子,一锁,就是漫长的一生。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接着象夫用棍子、斧头、电击棒等任何可以让大象感到恐惧的工具,逼其屈服、妥协,做出指定的讨好观众的动作。

这种让大象听话的方式,有一个专有名:PhaJaan(精神折磨)。

这是在东南亚,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用以驯服野生大象的方法。

你现在所看到的会画画的大象、会做任何其他表演的大象,都一定经历过这样痛苦的折磨。

很多人以为大象皮厚,其实大象的皮肤非常敏感,连蚊虫叮咬都能感觉到,更何况是钩子戳进皮肤,那该是怎样的痛楚?

更令人心痛的是,大象记忆力其实非常好,被虐待的疼痛感觉,永远都忘不掉。

很多大象在被驯养之后都会产生类似于人类PTSD(创后心理应激障碍)的症状。

然而,几乎99%的游客,对这些都毫不知情。

“骑大象”可以说是最最热门的娱乐项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两个人的体重,加一把铁椅子,大象脆弱的脊椎根本承受不住,

如果稍微停一下、喘一口气,一旁的训象师,便会举起手中尖锐的钩子,刺下去......

据当地保护协会的人说:被视为除人类外最长寿的大象,每年都会死于窒息,挨饿、压力,甚至是死于心碎。

因为它们无法接受,这命运残忍的安排。

不过,在视频中,作者也指出,我们不能盲目抵制。

在泰国,象夫驯象是一种文化,传统大象旅游业的消失,会让这一群人失去工作和收入。

而把大象放回野外也并不可行,因为95%的大象栖息地已经被人类破坏。

于是,人们找到了方法代替传统的大象旅游业——大象庇护所。

在这里,象夫成为了照顾大象的工作人员。

在这里,大象不再是人类的奴隶。

很多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会来这里参加志愿活动,照顾大象。

比起骑半小时大象,这才是更酷的经历,不是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大象的悲哀要结束了呢?

根本不可能,人类的自私自利是无止境的。

在《黑象》之后,作者携团队转战斯里兰卡,拍了《黑象续篇》。

在这里,大象庇护所这种新方式的出现并没有结束大象的悲哀,反而以另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在剥削大象。

先来看一张照片。

怎么样,这张ins网红po出的照片是不是让你把持不住?

人与自然在这里是不是特别的和谐与美好?

然而,照片就是照骗。

背后的故事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照片里的地方是斯里兰卡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大象孤儿院。

到了斯里兰卡,几乎所有路线都会把它作为重点介绍,百度百科更是把这里定性为“慈善机构”。

很多人会来到这里做义工,给小象喂奶,给大象洗澡,人们认为这里的大象过得很好,自己花的钱会帮到这些温顺的天使。

而在国内旅行网站上也经常会看到游客们这样的评论:“如果你们真心喜爱大象,那么这个地方应该会给你带来一段难忘的欢乐时光。”

但如果你有心,会在网上发现一堆负面信息。

怎么说的?40多年前,这里的确是个大象天堂。

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在年成立了这个大象孤儿院。

当时他们也的确是在帮助和救治孤儿野生大象。

不过,在年,这儿被国家动物园部门接手,年开始尝试繁殖圈养大象。

或许从这个时候开始,这儿就不再单纯了。

孤儿院辗转多地,最后落户斯里兰卡中部佛教中心康蒂附近的宾纳瓦拉村,并逐渐定位成为一个景点。

在这里游客除了门票之外,可以付钱给小象喂奶和给大象洗澡等。

商业的侵蚀,让大象孤儿院开始沦为“大象孤儿怨”。

这里的大象也不会像他们宣传的那样会被送回野外,有些被带进孤儿院的大象,甚至都不是真的孤儿。

在大象孤儿院的后院,我们会看到,很多大象是被锁链锁在棚屋里的,而被津津乐道的百头大象一起洗澡更是作秀。

这些大象会被水下的锁链锁住,甚至会被象夫用钩子按住不能乱动。

一位来自国内的志愿者在体验了这里的氛围后表示,这根本不是她想象中的国际义工。

“拿着钩子,然后钩着它们下河,强迫它们躺在河里让我们洗澡。洗完澡过后,它们就会上来,然后就被两个外国人骑走了。”

总之,这里已经配不上也不应该继续使用“孤儿院”这个误导大众的名字,充其量就是个利用人们同情心来赚钱的“大象圈养公园”。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大象庇护所一棍子打死。

乌达瓦拉维地区的大象过渡之家,就做得很好。

大象过渡之家是于年由当地政府成立,接纳孤儿和受伤大象。

在这个过渡之家,有每头孤儿象的信息,工作人员还会给它们取了名字,还有教育中心。

在这里,为了大象的健康,游客不能和大象过度接触。

而之所以叫“过渡之家”,是因为大象会被放到乌达瓦拉维国家公园的一个特殊区域熟悉野生环境,以便未来放生在国家公园。

虽然有时候工作人员会靠击打控制大象,但是它们使用的工具只是一根木条,大象也不会被锁链锁住。

当然,再好的大象庇护所,终究还是比不上大自然。

大象并非被驯化的动物,即使是在圈养环境下出生的大象,依然属于野生动物。

而且,圈养大象并不是保护野生大象,甚至会破坏大象的保护现状。

如果非要驯养它们,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黑象》中所提到的精神折磨。

大象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复杂的社群结构,需要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的活动空间。

但在禁锢中,它们根本没有在野外生存所必须的社交和空间。

长期处于孤立和工作状态的大象会出现严重的非自然行为——刻板行为,如重复地摇头等。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看看大象,野外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大象只有在他们的栖息地里,才会自由自在。

它们按自己的意愿进食、洗澡、嬉闹,不用被迫作秀和表演。

小象可以躲在母亲的庞大身躯下,而不用担心分离。

如此自由、肆意,令人着迷。

和那些孤儿院里的大象相比,这才是它们应该有的样子。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