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到底是怎么印出来的

有段时间没有写长文了,除了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其实本质因为还是因为懒,一到家就效率变得极为低下,好在已经归来,可以继续读书、思考、写作了。

本文字数:字,阅读时长5min

如果我国的货币是央行无锚印的,且直接拿给财政花,那么网络上各路大神对买房、买资产抗通胀的分析还有几分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持续贬值,贬值幅度由印钞增幅决定,持有现金确实非常不划算,通货膨胀很快就会吃掉货币购买力。例如10年前一碗面差不多8块钱,现在差不多15块了,贬值速度年化7%左右。这时普通人应对方式一般有两种,要么收支平衡,不存什么钱,甚至借一些钱,这样货币贬值对自己无害,反而可以减轻还债压力;要么把多余的钱用来购买gupiao,房产,茅台等资产,等待升值。

但是我国的货币其实不是无锚印的,年之前,以美元外汇为锚发行人民币,有多少美元就印多少基础货币;在此之后,则以大型国有银行的债权为锚,根据需要印刷人民币,接着由银行放贷出去进行货币派生,本质上是以国家、企业和民众的信用为锚,钱印出来后只有借出去才能算是进入了市场,变成了流通中的货币,没有人借钱,货币是印不出来的。之所以那么麻烦,而不是左手印右手花,应该是为了对印钞机制进行限制,那些没有这种限制机制的国家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例如魏玛时期的德国,内战时的国民政府,今天的委内瑞拉和斯里兰卡。如果我国真的实行无锚印钞,由于印钱花实在是太方便、太轻松了,最终一定会滑向汇率和信用崩溃后的斯里兰卡式结局,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是以信用为锚,通过发债和放贷来印钞,那就会产生利息和形成债务周期,过去10余年的大通胀印钞只占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居民和企业借债借出来的,例如现在基础货币才30多万亿,M2却有万亿,债务更有万亿(有一些是直接融资,不计入M2,例如债券市场上的企业债、国债等),债务的另一面是货币,越借债货币越泛滥,货币越多则通胀越严重,通胀越重则刺激大家加大借贷购买资产来保值和割后来者的韭菜,从而进一步刺激债务的增加和通胀的加剧,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的游戏由此行成。

债务越借越多,产生的本金和利息也就越多,当自己的收入增速慢于债务增速,无法靠收入增加和借新还旧偿还债务本息时,就不得不宣布破产,大量的企业和个人破产会造成大量债务违约,从而湮灭大量的货币,于是经济体陷入通缩周期,如上图红框中显示的那样。当然,具体的实际表现或许更为复杂,不一定表现为物价和工资下跌,若结合汇率贬值导致的输入性通胀,物价并不一定会下跌,但收入下降和失业率提升大概率会发生。这时ZF确实会救,但施救的结果是ZF债台高筑,而且是一波流,不能反复使用,有一个极限。因为ZF的债务不能无限增加,债务太高也会影响国家信用。于是为了维持住ZF信用,ZF也不得不在债务到了一定阶段后开始去杠杆,例如公务yuan和事业单位降薪,打包变卖国有资产,减少公共服务和福利开支,就像我们当下面对的那样。ZF真的想给公务yuan降薪吗?当然是不想啦,但没有办法,经济规律如此,既要又要还要是不可能的,需要在国家信用和公务yuan待遇之间必须做出取舍,很明显,国家信用更重要,毕竟前车之鉴,已经如此之多。如果真的为了搞钱而放弃国家信用,无限制印钞,之前或许没有好的案例可以参照,但近期斯里兰卡国家破产的结局倒是一个不错的参考案例。只能祈祷这样的事千万不要发生。

预测经济走向其实很不容易,其中存在着很多随机性。所以我比较喜欢这样一句话:好的经济研究者不做预测,而是分析已经发生的决策的经济后果,并且找出未来的几种可能的走势和它们对应的影响。这样决策者做出一项决策时,对号入座即可。

我写这么多只想说明一点,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就我个人所见,国内有太多的专家和各类网络大V在变着花样说假话割韭菜,其中也肯定包括你们经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