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首都体育馆

王从军

几天前,我路过正准备迎接北京冬奥会的首都体育馆,想起了中学时在这里看文艺节目和体育比赛的事,还想起这座建筑在我记忆里的“角度”与“距离”。

“角度”

人们观察景物,可能都会有习惯的角度。我每当想起首都体育馆,眼前浮现的,总是从它的西南角看过去的形象。

小时候,我们每次去首都体育馆,走的都是34路郊区公共汽车自西向东行驶的道路,大方向也是在体育馆的正西偏南一点。

“文革”时首都体育馆的门票,一直是我们熟悉的固定样式,在一张长条形状的纸片上,一边印着“首都体育馆西外白石桥”的字样,一边是建筑物的图案,看画的视角也是选择了西南方向。

年5月23日下午3点,我们许多北京的中学生来到首都体育馆,参加“首都工农兵反击右倾翻案风,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歌咏大会”。在工农兵方阵里,我们扮演的是人民公社社员,我们唱的歌有《举起革命的铁拳头》和《贫下中农不信邪》等。

演出结束后,我们京工附中“五一”班的一群同学身着演出服,来到首都体育馆前面合影留念。而这张照片拍摄的角度,恰好也永久定格在体育馆的西南方向。

多年后,我看到了一张当时官方发布的彩色新闻照片,它真实还原了这场歌咏大会的画面,我从里面居然找到了我们的方阵:在这张照片局部的右上角,穿浅色衣衫红肚兜的,是中学男生扮演的男社员,在照片下面穿粉红色服装的,是中学女生扮演的女社员。照片左边穿蓝色服装的,是工人方阵。

这次歌咏大会还有一个主题,是“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四周年”。那时节,我们看过的文艺演出、读过的书、还有收集的邮票等等,无一不是以这篇文章为出发点。

因为这篇文章的原因,时过境迁的几年后,我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记者站实习,其间专门去了趟延安。一天下午,我走进当年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会场,看夕阳照进窗户,我是唯一的观众。坐在长凳上,屏气凝神,想象着昔日会场里的情景。

今天,首都体育馆的周围,城市环境已经天翻地覆,中关村南大街和西外大街形成一个十字坐标,引导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角度”。我们当年合影照片里的政治标语没有了,大中国早已是山河巨变。

首都体育馆这座老房子依旧,从它不变的西南角造型上,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少年的“角度”,读到属于自己的不老故事。

“距离”

今天,对于我们这群当年的中学生们,我们与首都体育馆之间的距离,既是我们与北京冬奥会的距离,也是我们与青涩少年时光的距离。

我们有不少同学,今天仍住在北京西三环内外,他们大半生走过千山万水,当生活安顿下来,因为家人、老房子、老单位等诸多原因,大家的生活圈,又回归到当年“西郊”的位置,在距离首都体育馆不远的地方,日子又周而复始。

我们这群同学与首都体育馆之间,在这段看似不远的距离上,满载着记忆。

当年,我们的中学与四季青人民公社为邻,首都体育馆在我们心目中,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桥头堡,它是我们“进城”的起点,为城区和郊区划出分界线。它更是那个年代的一道红色风景。

中学时,我们每次到首都体育馆看节目,总有点过节的气氛。

有一次,我来到这里看节目,时间是年6月18日。那天,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向中国赠送了一只小象,名叫“米杜拉”,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交接仪式。我的座位是在北台的高处,与主席台在同一侧,远远地看见了周总理入场的身影,他身着灰色的衣服,偶尔转身望了一下我们的看台。

还有一次,是年3月19日,我到首都体育馆听了一场音乐会,在这里,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与中央乐团进行了联合演出,演奏的中外作品有“星条旗永不落”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当七十年代这一页翻过,我们少年时与首都体育馆约会的日子也画上了句号。这座体育馆逐渐变成商品展销会和歌星演唱会的大卖场,它在我们的视野里远去。

我一直以为,在首都体育馆现场听到的“运动员进行曲”,那是一支最好听的曲子,一定要现场听。

如今,我们与自己少年时光的距离虽越来越远,但仍有可能在首都体育馆这座岁月的中转站里重逢,老房子记得来时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