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人口大国,印度如何养活14亿人赚钱绝
据联合国估算,印度人口已达到14.25亿人,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由于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印度都将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就不禁让人奇怪,印度陆地面积只有万平方公里,不足我国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它是如何养活14亿人的。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印度的绝活,分别给中俄以及全世界上了一课。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是亚洲国家,地处南亚,位于我国西南。陆地邻国还有缅甸,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海上邻国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近乎占据了印度半岛,南北长约公里,东西最长约公里,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
印度面积虽大,位居亚洲第三,世界第七。但地形复杂,印度南部绝大部分是德干高原,西部是塔尔沙漠,东部和东北部边缘是喜马拉雅山脉,只有中部、东部和北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占全国总面积的40%左右。好在山地区和德干高原大部分海拔没超过米,在热带季风气候的作用下,以及热带黑土地优渥土壤的配合下,印度农作物种植生产还是不错的,科学来讲,即便如此,想要养活14亿人,依然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印度不但做到了,成绩还不错。在西方国家眼中,印度有望超过中国,成为亚洲顶级强国。目前,印度GDP达到了3.39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仅次美中日德。现如今,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但看似光鲜亮丽的成绩单下,却是这个奇葩国家另类的赚钱绝活,同样是人口大国,它赚钱的方式与我国截然不同,今年小米在印度的遭遇,揭露了印度赚钱养活国人的绝活。
外企坟场名不虚传
在国内大货成功的小米,几年前高调布局印度。几年发展,小米在印度成绩喜人,小米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3%,每四个印度人就有一个使用小米手机。就在所有人以为,小米即将复制在国内成功经验的时候,印度高调冻结了小米高达亿卢比的资金。印度宣称,小米以支付专利费用,涉嫌逃税,金额高达亿卢比。虽然小米多次解释,但印度不为所动,毅然决然的对小米开出了高价罚单。小米成了印度新一轮收割机下的冤魂。
无独有偶,OPPO和vivo也面临着天价罚单,金额高达数百亿卢比。国产手机品牌在印度的遭遇,揭露了印度赚钱的绝活,就是收割外企。小米被罚的消息,传回国内,国人错愕。但在国外,大家都习以为常。这不是印度第一次举起收割的屠刀,也不光光是我国,还有许多国家,有着类似的遭遇,比如与印度一向亲密的俄罗斯。
印度是俄罗斯在南亚地区重要盟友,俄罗斯十分看重印度,远超我国。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面临西方制裁,为了破局,俄罗斯找到了印度。印度也乐于学习美国发战争财。右手低价购买俄罗斯石油,左手高价卖给欧洲。没想到结账的时候,俄罗斯被印度坑了。
因经济制裁,俄罗斯无法使用美元结算,于是印度提出用本国货币卢比结算。俄罗斯一开始也没想这么多,随着贸易加重,手中的卢比多了起来后,俄罗斯发现不对了,手里的卢比花不出去。
卢比虽是印度的货币,但国际流动性太差,世界各国几乎没人收卢比。只能在印度消费,但能买什么呢?粮食?俄罗斯也是粮食大国,不缺,石油等能源,更不缺了。另外,印度也说因为制裁,不能大规模和俄罗斯交易,免得被美国说闲话。于是俄罗斯发现卢比成了废纸,只能在后期用人民币结算替换卢比,而中俄两国的关系也逐渐升温。
印度的胆子很大,除了打劫俄罗斯,世界强国美国它也没放过。美国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微软,沃尔玛、福特等知名品牌,也没有逃过印度的收割。此外,还有韩国,日本,英国等等。可以说世界经济强国,先后都在印度折戟沉沙。印度也因此成为名不虚传的外企坟场,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不管是哪家企业,到了印度,只能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难以割舍的印度
印度外企坟场名声在外,为什么还有大量企业,比如小米等,还是前赴后继地跑过去投资呢?原因很简单,印度人多,经济低迷。就像改开初期的中国,百废俱兴,是个巨大的红利市场,各行各业都有巨大的潜力。就拿手机行业来说,在小米决定入局印度时,我国的手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各个手机品牌缺乏创新产品,难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这时一片空白的印度就落入了众多手机品牌眼中,而且印度当局还给出了巨大的优惠,在逐利的商人眼中,当收获远高于风险的时候,就难以对抗入局的诱惑。这也是印度一贯使用的手段。先用各种利好的政策,吸引外来企业,就连世界企业巨头可口可乐被印度狠狠坑过一次后,看到印度的利好政策,依然忘记了疼痛,愤然入局,别更提没有多少国外经商经验的小米等企业了。
虽然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大国,但在经商环境上,截然不同。我国重视契约精神和法律法规,只要企业不违法违规,都能平稳的经营下去,中国赚钱世界花。但印度不同,虽有明文法律,但只是法律,如何实施,还得看印度当局。简单地说,印度是世界上保护本土企业最严重的国家。既想外企投资,又不想让出本土市场。看到外企做大后,直接野蛮收割,没有法律,现写一条,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在印度也不适用。
最后还有一点,印度如此不惜损害国家形象,收割外企,真的让国民过上了好日子吗?按照印度自身的统计,依照它们的贫困标准,依然有3亿贫困人口。事实上,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印度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7.8亿人,其中2.28亿人口处于绝对贫困人口。而印度的贫困人口也随着印度总人口的增加,不断加大。
印度没有扶贫的政策,即便有,在种姓制度严格制约下,贫困人口难以得到照顾,印度收割外企获得的资本,依然掌握在所谓的上层人手中,这些财富并不会流入社会,普及贫困人口。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