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扬名世界的中国军队,遭一国全力围攻时
说到郑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当年率领明朝的船队七次出海,足迹遍布了东南亚与印度洋沿海的各个国家,甚至在最远的时候还到达了东非以及红海。
据史料记载,郑和每一次出航时,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船队,犹如一座巨城在海上游弋,非常的壮观,令其路过的无数国家赞叹不已,由衷钦佩大明的昌盛和繁荣。
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在如今看来,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丰功伟绩。但是在这份荣耀背后,郑和的每一次航海行动,并不像我们如今看起来那么简单。
其实郑和在每一次航海时,都遭遇了重重的阻碍与磨难,例如与锡兰山国的战争,便是其中一次实打实的硬仗。锡兰山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斯里兰卡,我们从世界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它虽然仅仅是一个岛国,却是印度洋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中转站。
每次下西洋,锡兰山国都是必经之路。在郑和最初途径锡兰时,锡兰山国的国王亚烈苦奈儿,对于当时大明王朝强盛的国力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竟然让郑和以及他的船队对锡兰山国俯首称臣,并且缴纳贡品。
由于还不够了解当地的状况,郑和不想节外生枝,便选择了忍让。当然这次锡兰之行也不是毫无收获,郑和利用在锡兰逗留的这些时日,已经大致将锡兰这个小岛上的地理状况,大致都记在了心里。
在第三次路经锡兰国时,锡兰山国的国王亚烈苦奈儿又想打郑和船队的主意,不过这次他的野心更大,想要消灭整个船队,把所有的财宝统统吃下来。
当时锡兰国内恰好政局动荡,国王亚烈苦奈儿担心郑和会联合自己的敌人,再加上满船的金银财宝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终于使亚烈苦奈儿便动了杀心。
狡猾的国王知道郑和的船队不可小觑,直接与其正面作战的胜算并不大,甚至还有落败的风险。于是他便另辟蹊径,只请郑和前来觐见,如此一来,便可以擒贼先擒王。
然后再让锡兰国的军队去攻击船队,到那时船队群龙无首、军心溃散,必然可以一举击破。不得不说锡兰国王的兵法有点无师自通的味道,深得阴谋家的精髓。
锡兰国王心中的算盘打得很好,却小瞧了郑和这个人。郑和可不是一般的太监,他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文韬武略不亚于那些名将。否则朱棣也不会委以重任,让他率领这么大的船队下西洋,去宣扬大明的国威。
国王亚烈苦奈儿为表诚意,让他的儿子前去迎接郑和,郑和此时虽并没有料到危险的降临,但他平素为人谨慎,还是带了两千左右的士兵前去王宫。等郑和踏上陆地后,亚烈苦奈儿派遣王宫内的大批守卫包抄了郑和的船队,并堵塞道路,切断了郑和一行的退路。
郑和此时才明白了国王的真正意图,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根据之前了解的岛国地形,郑和派遣身边的卫兵另寻小路去给船队报信,让他们保卫船只拼死抵抗。
与此同时,郑和发现锡兰国的士兵几乎全部都赶去包围船队,那么王宫之内所剩余的士兵必然寥寥无几。郑和当机立断,率领身边的士兵直捣皇宫。果不其然,王城早已无人守卫,郑和轻轻松松地抓获了包括国王亚烈苦奈儿在内的一众王侯贵族。
前方攻打船队的士兵一听到王宫沦陷,便立刻分出人马去攻打郑和一队,夺回王城。可郑和所带领的明军,原本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个个都是精英,在数万锡兰士兵的围攻下,王城固若金汤。
最终郑和以亚烈苦奈儿为人质,突破重围,带领着船队再次启航。而国王的敌人趁机发动攻势,整个锡兰国处于混乱之中,再也顾不上郑和船队了。
年,郑和船队返回大明,也带回了被俘的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明成祖朱棣为彰显大国气度,不但赦免了锡兰国王的罪名,还给予衣食。如此既宣扬了大明王朝不可侵犯的国威,又展现了泱泱大国宽厚待人的气度。
郑和船队不但恢复了海上丝路,还将其拓展得更远、更宽广,整个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岸,都遗留有当年船队的大量痕迹,在非洲甚至还有落难船员的后裔。这些都足以证明海上丝路给世界带去的是文明和贸易,而不是欧洲人那样的殖民和奴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