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椰子产业发展现状简析
椰子,棕榈科椰子属植物所结的果,该植物为乔木状,植株高大,茎粗壮;叶羽状全裂,羽片多数呈线状披针形,叶柄粗壮;花瓣呈果卵球形或近球形;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种子萌发时由孔穿出,果腔富含胚乳(果肉或椰仁)和汁液(椰子水),果皮精简,种子萌发多余;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椰子果是植物中最大的核果之一,由外果皮、中果皮(椰衣)、内果皮(椰壳)、种皮、椰子肉(固体胚乳)和椰子水(液体胚乳)组成。成熟椰子果的新鲜椰肉,含脂肪约33%,蛋白质约4%,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椰子肉营养丰富,香甜可口,除了生产椰子油外,还可加工成椰子汁、椰子粉、椰子糖、椰子酒、椰子酱、椰子糕等营养丰富的特色食品,也可制成椰片、椰丝、椰角、椰蓉、椰子饼等产品。
椰子树为单子叶植物,根据授粉情况通常可分为异花授粉的高种椰子和自花授粉的矮种椰子两类。
目前,我国从事椰子方面的研究机构较少,主要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几个单位。近20年来,我国椰子新品种选育取得较大进展,已通过认定(审定)8个新优品种,分为矮种椰子(文椰2号、文椰3号、文椰4号、文椰5号、文椰6号)、杂交种椰子(文椰78F1)和高种椰子(本地绿高、摘蒂仔)三大类
椰子是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南北纬20°之间,尤以赤道滨海地区分布最多,主要椰子生产国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等。在中国,椰子作为热带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椰子在我国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台湾及云南南部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海南是我国椰子的主产区。
近年来,我国椰子加工业发展迅速,尤其号称“椰岛”的海南省,在椰子综合加工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椰子加工的副产物如椰衣纤维、椰糠、椰壳、椰子种皮和椰子水等全部被加工利用,在海南椰子加工业基本达到零废弃。
目前,中国有家注册椰子加工企业,生产多种椰子产品。海南有椰子加工企业家,占全国的28.1%,以中小企业为主。椰树、春光、南国等年产值过亿的企业不超过7家。此外,海南还有多家未注册的手工艺作坊,从事椰子初加工及椰衣、椰壳、椰子种皮、椰子水等副产物加工,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椰子加工产业链。年加工产值(含进口椰子)约多亿元。
海南省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2.5~25.6℃,年平均雨量为~mm,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具有发展椰子种植的良好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而在琼州海峡以北地区种植椰子几乎不挂果。因此,海南是我国唯一能够规模化种植椰子的区域,具备了非常重要的区位优势,这是其他省份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年期间,海南椰子产量保持在2亿个以上,年中国海南椰子产量为2.03亿个,同比下滑5.16%。
从种植方面,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显示统计数据,年,全省椰子林面积达到54.48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9%,仅占全球种植面积的0.29%。目前,我国椰子年产量约为3亿颗,占全球产量的0.42%。
海南省椰子种植分布总体趋势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东部沿海市县的椰子面积较集中。文昌和琼海的椰子种植面积都超过7.5万亩,其次是万宁和陵水,中部的琼中和五指山市等10个县市的椰子种植面积均低于3万亩,西部的临高和儋州4个县市的椰子面积最少。
从种植面积来看,近年来海南省椰子种植面积保持平稳增长,从年的47.13万亩增长至年的54.48万亩,受下游市场需求的影响,预计未来种植面积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海南省椰子种植面积
(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年)从产量来看,近两年海南省椰子产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天气干旱少雨。
海南省椰子产量
(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年)由于传统高种椰子需要七八年左右才会挂果,单树挂果数量较少,整体经济效益低,广大农户不愿种植,因此椰子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市场的巨大缺口,造成我国每年需从东南亚等地区进口椰子25亿个。而根据《海南统计年鉴年》显示,年海南省椰子总产量为万个,主要受干旱少雨天气影响,产量继续下降,预计我国椰子进口市场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