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东方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亚洲藏品的建
文/张建宇
内容摘要: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亚洲收藏始于19世纪末,莫尔斯、费诺罗萨和毕格罗相继远赴日本,购入数量惊人的艺术品,后出售或捐赠给博物馆,建立起日本以外最大规模的日本艺术收藏。20世纪初,冈仓天心、早崎稉吉等人以“日本眼光”为博物馆建立中国艺术收藏,以汉唐雕塑和宋元绘画见长;而新近入藏的“翁氏家藏”体现出江南文人欣赏趣味,使博物馆的中国藏品序列更趋完善。年以后,罗斯和库马拉斯瓦米联手打造南亚艺术收藏,最终使波士顿成为世界上顶级亚洲艺术收藏地。关键词: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史费诺罗萨库马拉斯瓦米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useumofFineArts,Boston)〔1〕是全美最知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它成立于年,至今已有年历史。博物馆拥有世界上顶级的亚洲艺术收藏,涵盖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伊斯兰世界,藏品数量超过10万件(组),尤其以日本、中国和印度藏品最负盛名,本文尝试梳理这三部分藏品的建立过程。
系统建立亚洲艺术品收藏,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它取决于多重因素。首先,博物馆每阶段都要制订具体可行的收购目标(AcquisitionGoals),目标往往因时而异,它既取决于艺术市场,也有赖于策展人的选择。比如有限的资金,是优先用来填补“收藏序列”的空白,还是增强优势品类呢?其次,博物馆不同时期的入藏,必要和重要捐赠者密切相关,而这多半是馆方预期之外的事。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美国人对“东方”的认识以及兴趣点,也存在着动态变化,这里指的是地理范围的变化。在文章结尾,笔者将讨论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东方部”——先姑且用这个词——称谓的演变,如何从19世纪末的“日本艺术部”(DepartmentofJapaneseArt)逐渐拓展、演变,最终在年确定为“亚洲艺术部”(DepartmentofArtofAsia)。
“波士顿三驾马车”
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收藏中,日本藏品入藏时间最早,数量也最大,从奈良时期一直到当代,共约有九万余件,〔2〕无论数量还是品质,都被公认是日本以外最好的,而这一切都与“波士顿三驾马车”(Bostontriumvirate)密不可分。19世纪末,正值日本向欧美开放之时,波士顿出现了一批热爱日本文化和艺术的精英人士,以莫尔斯、费诺罗萨和毕格罗为代表,他们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收藏和传播日本文化艺术的“波士顿三驾马车”。
爱德华·莫尔斯(EdwardS.Morse,—),美国动物学家、东方学家。〔3〕早年从事动物学研究,年任教哈佛大学,两年后当选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院士。年因收集标本访问日本,继而被聘为东京帝国大学动物学教授,任期三年。在这期间,莫尔斯对日本考古和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大量收集以陶瓷为主的艺术品,并直接促成了费诺罗萨和毕格罗前往日本。莫尔斯的藏品后来出售或捐赠给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迪美博物馆(Peabody-EssexMuseum)。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年整体购入他的藏品,被称为“莫尔斯收藏”(MorseCollection),约有六千件,绝大多数是17世纪至19世纪日本陶瓷。〔4〕
费诺罗萨(ErnestFranciscoFenollosa,—),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经莫尔斯推荐,年到东京帝国大学任教,讲授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这时他开始学习日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