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国相比,谁的地理位置更好

印度地处北半球、南亚次大陆。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国,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印度的土地像宝石型,上面宽、下面尖。从北到南全长公里,从东到西长公里。印度的地理突出优点是三面环大海,它的四周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环绕。印度北面是喜马拉雅山。因此,海上交通很方便,印度的海岸线达长公里,交通优势明显。

印度的邻居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印度地理结构: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占了25%,高原占30%,印度的土地高原山地相对低矮平缓,因此,印度的地形在南亚占有绝对优势,不但交通方便,而且大部分农业土地利用率高,农作物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尤其是在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加上适宜农业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可以说印度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是大约我国的两倍。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对气候和雨水等依赖性很大,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印度的粮食供应能够自给自足,并且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国外。主要农产品是水稻和小麦。印度陆地虽然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它主要以平原为主,可耕地面积达到50%以上,位居世界第二。

尤其它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季候,很适合稻谷的生长,而中国可耕地面积仅16%左右,因此,印度自然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印度的气候特点是这样的:印度的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而北方是温带气候。所以,季风性气候造成的雨量大容易形成突发性洪水是其主要自然灾害。

印度整个全境都比较炎热。印度一年又三季,比中国少了一个冬季:气候分为雨季、旱季、凉季。由于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寒流及冷高压气流南下影响印度。

印度有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例如著名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亚穆纳河、戈达瓦里河及奎师那河。尤其是印度的圣河——恒河流域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它流经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它的流域面积占印度领土1/4,养育着高度密集的人口。

印度的地理突出优点是三面环大海,并且海岸线长达公里,因此印度拥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

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印度的地理位置优越性来自印度处于波斯湾东侧,钳制了波斯湾入口,战略上几乎可以控制全球石油一半的出口,若切断波斯湾,可以切断中日韩国一半的石油进口通道,而且也可切断掉欧洲和美国的石油进口通道,印度的地缘政治条件比中国好。因为之前印度属于英联邦国家,意识形态及文化靠近西方国家,地理位置与俄罗斯隔着一个中亚,在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性冲突中,几乎没有利益冲突,因此地缘政治位置相对较好。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口排名世界第二。早在公元前年至年间就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四大金砖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及金融等服务业出口大国。

但由于印度属于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种姓制度问题比较尖锐。

中国国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大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的.5万平方公里、加拿大的.1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

中国国土面积构成:东部地区占了10.5%,中部地区占25.3%,西部地区占64.2%。土地分类:山地占了33.3%,高原占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达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多公里;岛屿岸线长度多公里左右。海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海陆疆界达km,陆界km。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多条。

著名的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约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

母亲河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中国具有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适宜生长,使得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非常有利条件。同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

比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再比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相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现出干旱及半干旱的荒漠现象,因此,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地理条件相对较出色。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分别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候带。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亚热带与暧温带的地理分界线。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秦岭淮河以南热量仍较充足,全年生长期可达~天,作物一年两熟,个别地区可三熟,大部分地区可种双季水稻。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目前矿产资源有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但人均占有较少;资源类型复杂多样,但耕地占比小,并且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比较突出。

根据中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年,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的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9万立方米。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第6位,但是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仅仅排在第88位。

中国地理东部主要大都分布着平原和丘陵;而中国西部主要分布着山地和高原,不同地理对于中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产生强烈影响。

比如东半部的平原和丘陵虽然只占全国l/3的面积,却是中国主要的农业产区,分布着全国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生产着全国3/4以上的粮、棉、油和绝大部分经济林产。

而西半部占全国总面积的2/3,但绝大部分是海拔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平原仅仅是局部地区,较大的高海拔和地势起伏,显然不利于农业生产及作物。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最为突出的特点:受到季风影响明显,范围较广。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及南北推移;

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具有很大差异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尤其是亚热带有非常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能够达到12°,中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是最大的。

而世界同纬度的亚热带许多地区却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季风影响,高温季降水丰富,气候温和湿润,让中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其实,从印度与中国地理位置来看,各有各的特点及优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认为好的,你未必觉得好。如果综合来看,中国地理更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地理跨度大,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更具有优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