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传统婚礼,说一
你知道柬埔寨的传统婚礼,是由男方“出嫁”到女方家去吗?
柬埔寨的新郎在结婚当天只需走进新娘家中,参加女方负责举行的全部婚礼仪式,等到三天婚礼结束之后,还要在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日,帮岳家工作以做回报。
柬埔寨传统婚礼,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奇特的习俗,有一说因为柬埔寨早先是母系社会,所以婚礼表现了女方,其实这个习俗源自柬埔寨的立国传说,也就是扶南国“王子遇见公主”的一则故事。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柬埔寨皇家剧团,也把这段传说排演成他们一出精彩的舞蹈大剧“PreahThongandNeangNeak”。
根据我国《梁书》记载:
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越南顺化)西南三千余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广十里,西北流,东入于海。其国轮广三千余里,土地洿下而平博.....
换句话说,大约在1世纪至6世纪期间,湄公河三角洲一带有一个扶南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含了今天的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泰国南部,这样的范围显示扶南国是古代的一个沿海发展政权。
“扶南”这个名称来自华人向该处人民探询称呼,在古高棉语中的意思是“山岳”,可是湄公河下游哪有高山峻岭?因此后世由扶南对音推论,其政权中心可能在今天的巴南(Banam)附近。
扶南国从何而来呢?
考古学家从出土证据,推论公元4世纪,就有人类定居在湄公河三角洲,所以学者研究认为大洋洲南岛移民混合当地孟族、占族的高棉人,逐渐形成一系列群聚的部落,尔后出现的扶南国即是一个领导众部族的主要政权。
扶南国属于南亚文化圈的一员,受到印度文化影响极深,他们的文字、信仰、物产、建筑、风俗习惯,包括立国传说都跟印度有关。不过,扶南国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后人研究柬埔寨的这一段空白历史,还要借助中国的史籍记载。
柬埔寨历史源自扶南国,可惜自身没有留下记录和遗迹,下图为吴哥窟古迹:
有关扶南国的神话传说,在时间和世事的变化下,出现了不太一样的版本。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古老相传的版本之间有怎样的差异?
版本一:高棉浪漫版
一位印度王子PreahThong,在梦中被告知乘船航行到东方的黄金之地,将会在那里建立一个伟大的王国。于是他航行了许多天后,来到一个形似岛屿之处KokThlok,看见人们在月光下从水面浮现,男人们在沙滩上玩着摔角、练着剑术,女人则弹奏乐器,唱着好听的歌。
其中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吸引王子上前请问芳名,原来她是龙公主NeangNeak。按照国法规定,与皇室成员交谈要被斩首,王子立刻报称自己是外来王储,并以甜言蜜语向公主表达爱意。公主芳心暗许,便带王子去见龙王,他们举行了三天的婚礼,后来一起统治国家。
版本二:印度传奇版
一位名叫Kaundinya的印度婆罗门,受到神谕启示,跨海前往那迦国(Naga),起初与该国公主Soma在河上交战,击败了公主军队,也爱上了公主,两人于是共组家庭。
新娘父亲送给公主的嫁妆,就是喝了小岛周围的水,露出柬埔寨的山头和土地来,让两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坎布加(Kambuja),就是柬埔寨的出源。
这个版本要特别说明几点:
1.王子来到的那迦国(Naga),这个字在印度教神话里是指半人半蛇的种族,它们是水域的保护神。从扶南国都临河靠海,河流蜿蜒如蛇,难怪引用印度神话的国度来比拟。吴哥古迹“空中宫殿”就被传说是国王与蛇女共宿的庙堂。
扶南国深受印度文化影响,立国传说也跟印度有关。
2.公主的嫁妆代表了继承权,那迦国可能只是一个大型部落据地,新娘父亲喝水露出山头和土地,或许正是表示新国家由南边的平原低地,向有山脉的西北部拓展领域。
3.传说公主由蛇幻化成人,王子抓住她的尾巴才得以进入水中王国,所以传统的柬埔寨婚礼,新郎进门前会先从新娘那里收到一些蛇皮。而在进行婚礼仪式中,新郎将新娘的围巾戴在肩膀上(象征蛇新娘的尾巴),而且他们要以顺时针方向绕圆圈三次,代表他们进入那迦王国。
4.印度列国时代有一甘菩遮国(又译剑浮沙Kamboja),统治者是军事贵族,善于作战,有学者认为柬埔寨开国神话的男主角混填可能来自该国,因为扶南国梵语名称接近甘菩遮国名,高棉人也被称为Khmer。
版本三:中国史记版
《吴时外国传》曰:
扶南之先,女人为主,名柳叶。有横跌国人(也有说徼国),字混填,好事神,一心不懈,神感至意。夜梦之赐神弓一张,教载贾人舶入海,混填入庙神树下得弓,便载大船入海,神回风令入扶南,柳叶初欲劫取之,混填举神弓而射焉,贯船通度,柳叶惧伏,混填因王扶南。
先要说明的是,早在《吴历》和《三国志》里就收录了“扶南国”的介绍,收录来源是三国时代东吴官员朱应、康泰所写的《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可惜这些古代南海最早的地志专书都已佚失,只有部分内容散见于后来的《南齐书》、《梁书》、《晋书》和《南史》。
从中国版,可以看出跟印度版、高棉版的差异,虽然少了浪漫和传奇的色彩,仍然保有部分神话传说,但是核心事实一致,那便是扶南国是一个外来和本地的文化结合,也代表了一种联合政权。
扶南国曾经遣使到东吴,第一次是在年时,第二次是在年,孙权随后也派两名官员朱应、康泰回访,才有了扶南国的相关历史文字记录。东吴与扶南互遣使节来往,可以说是中国与南亚最早的官方外交。
为什么扶南国会遣使东吴呢?关键就是商贸。
首先来看,《吴时外国传》中提到的混填来自印度,能够跨越孟加拉湾到达扶南国境,显然印度和扶南之间已有交通往来。《梁书》也记载了扶南国西边属地顿逊,是东西交会的贸易市场,有印度人五百家,婆罗门教徒千余人,由此不难明白扶南国印度化的原因。
考古学者在扶南国的海港喔沃(cEo)遗址,挖出中亚、印度和中国等地的商品,证明了扶南国曾是一个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甚至铸造发行自己的货币进行买卖。也有西方专家根据挖出2世纪的罗马金币研判,扶南可能是从东地中海航行到今天泰国湾的终点站。
根据《汉书·地理志》也有记载,西汉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广西经越南沿海西行,远达印度、斯里兰卡。所以扶南国的产物,也被发掘出现在广西。
扶南遣使东吴献上礼物琉璃,但扶南并不产琉璃,琉璃出自西域,三国时有大月氏商人带到洛阳贩售;再看扶南国王派亲信出使天竺(印度),天竺王回赠四匹月氏马。这都说明当时中亚和南亚之间已有贸易。
再根据《吴时外国传》指出,古时往来东西海舶,有中国舶、天竺舶、波斯舶,东吴大使康泰看到扶南船舶与其他不同,头尾似鱼,“皆以铁镊露装”,大者载百人。可见扶南已有加工金属的技术,并具有导航技能。
最饶富趣味的是,扶南使者回国时,天竺王派了陈、宋两名使者随行,奇怪的是来时走水路,回程刻意走陆路,结果花了四倍时间才返抵扶南,也才促成天竺使者和东吴使者在扶南会上一面,使得东吴使者了解扶南与天竺的关系密切。
天竺派出的使者,可能为了沿路勘查城镇据点,才舍水路回访扶南。而东吴使者写下的《吴时外国传》,除了扶南还有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诸多地点,东吴使者并没有亲自去过所有地方,他们听闻商人使者的经历所撰,证实了民间商贸存在官府所知之外。
反过来问,当时是三国时代,扶南为何只遣使访东吴?
原来吴国据地相当于长江以南及交州全境,交州就是广东、广西、福建和越南北、中一带。交州太守士燮在位时,曾送儿子去吴国当人质,所以双方相安无事。士燮去世之后,其子想要叛东吴自立,孙权便派大将吕岱领军三千渡海进击,一举平定乱事,吕岱也成了交州刺史。
由于南海诸国,大抵在交州南边及西南大海洲上,吕岱担任交州刺史期间,多次派人到邻近的国家去“南宣国化”,使扶南、林邑(越南占城)、堂明(古老挝)等国纷纷遣使至吴朝贡,开启了中国和南海诸国的官方往来。
扶南虽曾一度成为海上贸易大国,可是当苏门答腊的三佛齐王国崛起,中国和他国纷纷调整了海上贸易路线,扶南国便逐渐衰微,终于在年被其属国——真腊国并吞取代。
有关扶南国的起源,虽然没有留下记录,然而寄寓在柬埔寨传统婚礼的习俗仪式,也是一种文字之外的延续记忆,只是在时代潮流冲击下,已经开始产生变化,就不知还能保存多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