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历史视角解读如今的印度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在外界看来似乎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地方。虽说国与国之间无法回避思维和文化上的差异,但在印度,这种差异显然被放大到令人意外的地步。
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买,是印度最大也是最富有的城市,被骄傲地称为“上海需要用30年才能赶上”。也正是这座富豪云集、高楼大厦充斥其间的城市,分布着大大小小近个贫民窟,最大的叫做达哈维,占地不到2平方公里,却挤满了超过百万的贫民。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仿制药国家,但为数众多的民众更愿意信任宗教的力量或是瑜伽,与其吃下那些不明所以的药片,远不如饮下一碗事实上已被严重污染的恒河圣水来得痛快。与此相对的另一极端是,众多跨国大公司中,满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精英。
每个国家都会存在贫富差距或是素质差距,但如同印度这般覆盖面之大,相差程度之悬殊,并不常见。更令人奇怪的是,众多处于最底层的印度人,仿佛认为这种状况天经地义、本该如此。
在对外策略上,印度表现得主动而激进,拉拢尼泊尔不丹、吞并锡金、怂恿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甚至曾频频挑战北方邻国的耐心底线。这种咄咄逼人的风范,与曾经的大英帝国颇为神似,不同的是,大英帝国的霸气是基于对实力的自信,而印度显然不具备这一点。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不同寻常”发生在印度?让我们从印度历史中寻找答案。
作为最早产生文明的地区,位列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很悠久。然而由本土民族创造出的古文明,不幸过早夭折在频繁的异族入侵中。古马其顿人、月氏人、雅利安人、突厥人、甚至是阿富汗人,都曾经统治过这里。
换句话说,古时印度的统一,大多是在异族入侵中完成的。更多的时候,该区域是数以百计互不相属的土邦。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印度史就是被异族统治的历史,不同的异族带来不同的文化和治理方式。这个过程是杂乱且没有连续性的,并未形成全体印度人都认同的文化。
不妨做个对比,同样是人口大国的改朝换代,华夏从秦始皇开始,就统一了语言文字度量衡,自此形成一个整体。后续各朝代总是将修史作为一件大事,为的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在几千年的完善过程中,关于治国理政及思想文化变得系统而成熟。
然而多次被异族干扰的印度,未能做到这一点,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印度教,成为维系其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纽带。这种婆罗门创造出来的宗教,也被历代异族统治者公认为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从而贯穿于印度的历史中。既然如此,理解了印度教就能够理解这个国家。
印度教的核心是种姓制度,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信轮回转世。可以回溯创此教义的人,用意就是维护阶层统治和特权。这让人联想起一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码在印度是有的。
轮回转世的理念,赋予了最底层民众“今生受业,来世享福”的希望,让他们甘于忍受一辈子的苦难,这无疑也成了巩固统治的重要因素。
印度教让语言不通、习俗有别、地位不同、甚至肤色长相差异巨大的各类人群,“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从公元前年起,婆罗门和刹帝利已经通过印度教成功世袭统治2余年。
印度距今最近的统一,是由英国人通过强力殖民完成,为了以更小的成本掌控印度,英国建立起了一套独有的体制,即总督制。
可以将印度总督等同于土皇帝,他操控着一个支系庞大的殖民机构,所有高层由英国人担任,底层管理人员才能轮到印度人。可以确定,英国人量体裁衣创造的这套体系,并不是为了印度富强,而是便于收割掠夺,它并不是最适合印度的方式。
颇具意味的是,在英国人离开后,缺乏治国经验的印度人继承了他们留下的体系制度。因此如今的印度,对内或是对外的施政中,仍然存在着大英帝国的影子。
由此,上述疑问迎刃而解。如今的印度,是在其特殊宗教和历史经历影响下所形成,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延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