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娘惹,华人马来人混血后代,文明交汇融
中国人最早什么时候到达东南亚一带已经无法考证,不过最晚到汉代的时候,中国到东南亚的海上航线已经非常成熟,商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东晋僧人法显,比唐朝玄奘早两百年到印度学习佛法,去的时候走的是西域陆路,公元年回中国的时候,走的却是海路,从斯里兰卡出发经由东南亚回到中国。
玄奘之后,唐朝僧人义净去印度学习佛法,去和回走的都是东南亚海路,途中更是在室利佛逝停留数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室利佛逝就是今天的苏门答腊岛。
这一时期,去往东南亚的中国人主要是僧侣商人等,尤其是商人在当地经商有一定家业后就会在当地定居,成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先锋。
宋朝以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亚、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地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移民,不过相比当地土著和此后的移民规模,此时的中国人依然算不上多。
中国人真正开始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明朝,明初为了国家安全,曾经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对外交流一度中断,然而到了永乐年间,情况发生了变化。
永乐年间,国力强盛,天下太平,为了对外展示天朝上国的威严,为了发展和番邦小国的友好关系,明朝派遣郑和发起了波澜壮阔的远航,这就是郑和下西洋。
从公元年到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南下西洋,对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进行了拜访。
在郑和航行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没有随船队返航,而是选择停留在当地居住生活,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成批移民到东南亚。
这些移民继承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品质,无论是从事商业还是手工业农业,在经济上都比当地土著马来人要更加成功,生活更加富裕。
然而经济上成功的华人却面临着另一个生活难题,那就是找老婆很困难。
郑和船队中大多数船员都是男性,留在东南亚的人也以男性为主,到了娶妻生子的时候,就面临着找不到中国女人的困境。
有些人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回到中国找老婆,不过这样的方式毕竟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不是一般人能承担得起。
更多的华人移民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好找当地马来人土著女性结婚成家,华人和马来人组建家庭正是日后娘惹文化产生的根源。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亲一般是中国人,而母亲是马来人,家庭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本来以中华文明为底色,然而长期下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马来文化的影响。
这些家庭的后代身上流淌的是华人马来人的混血,他们的语言文化饮食起居习惯也都掺杂着中华文明和马来文明各自的特点。
两种文化在他们身上混合交融,使他们成为东南亚地区一个独特的群体,这个群体既和纯粹的华人不同,又和纯粹的马来人不同,为了更好地区分他们,人们就将其称之为峇峇娘惹babanyonya。
所谓峇峇(发音baba),指的是华人马来人混血后代中的男性,所谓娘惹,则指的是混血后代中的女性。
在东南亚,有三代成峇峇娘惹的说法,也就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和马来人结婚后,经过三代,在文化上和当地充分交融,他们的后代才算是真正的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也和此后的华人移民有所区别,只有那些15世纪从明朝移民过来的华人马来人混血后代才能称为峇峇娘惹,而清末民初的华人移民由于不和外族通婚,只能称为新客。
峇峇娘惹的祖先更早扎根东南亚,因此又被叫作土生华人,长时间的交汇融合,让这一群体的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面貌。
峇峇娘惹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国沿海福建或者潮汕地区,说汉语方言闽南语或者潮汕话。在移居东南亚后,汉语只在华人群体内部使用,而马来语成为必须掌握的社会主流语言。
尤其在峇峇娘惹家庭中,父母一方说汉语,另一方说马来语,汉语和马来语掺杂在一起,峇峇娘惹们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新型混合语言。
这种混合语言在语法上和汉语类似,但是词汇上却含有大量马来语泰语词汇,峇峇娘惹们从小就把它作为母语来学习,这种语言又被称为峇峇马来语(BabaMalay)。
峇峇马来语不仅仅是一种活生生的语言,还有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地华人曾锦文就曾用峇峇马来语翻译出版过中国传统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作品。
峇峇娘惹对中华传统文化却极为重视,讲究忠孝仁义,注重长幼有序,婚丧嫁娶等活动也都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尤其是婚礼上,时常还能看到中国传统的凤冠霞帔。
在宗教信仰上也和当地马来人的伊斯兰信仰截然不同,峇峇娘惹多信奉中华传统宗教,20世纪初《西游记》等传统名著翻译出版风靡一时,甚至兴起了崇拜齐天大圣的热潮。
峇峇娘惹们的饮食同样是混合后的产物,娘惹菜在技法上使用中华传统烹饪方式,但是又添加了南洋独特的食材和香料,多汁且味道香浓,带有酸甜辣等刺激性味道,尽显热带风情。
娘惹菜只传女不传男,这也是它称为娘惹菜而不称为峇峇菜的原因,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秘方和制作诀窍,通过女儿儿媳一代代传下去。
娘惹服饰材料上选用薄纱,轻薄透气,非常适合热带气候,制作上采用中国传统的手绣和镂空,上装称为被卡峇雅Kabaya,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搭配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尽显精致与秀美。
常见的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大红色和粉红,还有马来人视为吉祥色的土耳其绿,衣服上点缀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等。
娘惹服下半身穿的则是一种称为纱笼Sarong的长裙,长片布料的两边缝在一起,外形就像一个圆筒,比较宽松,穿着舒适方便。
娘惹房屋的外观具有中国广东福建等地建筑的特色,中式屋顶和瓦片都让人感到熟悉,内部遵照中国传统合院布局,结合西方洋楼设计二层为居住区。
窗户的窗框为中国古典窗框,窗子则为欧洲彩色玻璃。家具设计则融合了中国、英国维多利亚及荷兰风格。
娘惹文化是中华文化和马来文化混合后的独特产物,它的产生过程见证了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独一无二的风格使其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