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究竟有什么魅力
巴尔干半岛是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在历史上之所以鼎鼎大名主要在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在沙俄、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包围之下,同时由于与地中海联结,这使得英国和法国也牵涉其中,列强都想控制巴尔干半岛以获取利益。大国的利益、教派的争斗、民族的矛盾纠缠在一起,这使得巴尔干半岛宛如一个火药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正是英国、沙俄、奥匈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奥匈帝国与巴尔干半岛奥地利帝国自年在普奥战争被击败之后被迫退出德意志邦联,从此对于德意志地区失去影响力,德意志地区的神圣罗马帝国因素就此消失。普奥战争的失败迫使奥地利帝国向普鲁士的盟友意大利交出了威尼托,这使得奥地利帝国在意大利再无势力范围。普奥战争大幅度削弱了奥地利帝国的实力,奥地利帝国在中欧和西欧皆无力与新兴强权较量,索性把目光投向了东南方向的巴尔干半岛,奥地利帝国想要在此重新建立帝国的贸易路线和威望,同时维持对于巴尔干半岛的影响也是为了防止奥匈帝国的解体。奥地利帝国是奥匈帝国的前身,准确来说是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失败的国家重组,这种重组也是奥地利帝国必定选择的道路。奥地利帝国是欧洲第二领土大国(仅次于于沙俄),欧洲第三人口大国(次于沙俄和德国)。但万奥地利人中只有万人是德意志人,第二大族群是人口总数为万人的匈牙利人,但奥地利帝国的最大族群却是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包含有有万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万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万波兰人、万乌克兰人、万斯洛文尼亚人。这些斯拉夫人占据了奥地利帝国人口的一半。在奥地利帝国,因为帝国皇室哈布斯堡家族属于德意志人,所以居于国家统治地位的民族是德意志人,但是德意志人的人口数量并不足以支撑其统治地位,这势必会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满,尤其是和德意志人数量相差无几的匈牙利人,年匈牙利人起义被残酷镇压。在年奥地利帝国被普鲁士打得一败涂地之后,匈牙利人看到哈布斯堡王室的虚弱,再次有了独立倾向,匈牙利人认为哈布斯堡家族身兼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国王两个头衔,由此匈牙利王国可以独立,在年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同意匈牙利以独立的身份加入帝国,奥地利帝国由此重组为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建立后,帝国一半由德意志人控制,另一半由匈牙利人控制。但是人口占大多数的斯拉夫人并没有得到解放,所以斯拉夫人要求独立的浪潮席卷而来,这使得奥匈帝国的统治阶级十分恐慌。此时的巴尔干半岛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不断举行起义意图独立,并且他们受到了同属于斯拉夫人的沙俄支持,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相继独立,这股浪潮也鼓舞了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奥匈帝国十分害怕这股独立浪潮会使得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独立进而摧毁帝国的根基,于是奥匈帝国极力想要维持奥斯曼土耳其对于巴尔干半岛的统治,这使得奥匈帝国和沙俄产生了矛盾,由于奥匈帝国无力和沙俄对抗,为此它需要得到另一个强国的支持,这个国家便是德国,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对抗沙俄,但是俾斯麦并不想压制沙俄,所以沙俄和奥匈帝国的矛盾一直处在,两者势必会在巴尔干半岛开战,以战争的胜负决定奥匈帝国的存亡。沙俄与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一直有着“君士坦丁堡”情节,这个情节起源于年5月29日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弟弟和自己的女儿索菲娅·帕列奥罗格流亡罗马。年11月在罗马教廷的安排下,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索菲娅公主,索菲亚除了嫁给伊凡三世,还把拜占庭的宫廷礼仪和大量书籍带去了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留里克王朝摇身一变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索菲娅的儿子瓦西里三世、孙子伊凡四世相继登基,伊凡四世以东罗马帝国皇室的后裔自居,自称沙皇,“沙皇”即罗马皇帝的称号“凯撒”。拜占庭帝国的国徽“双头鹰”图案也被沙皇俄国继承,从此沙皇俄国自称“第三罗马”。所以沙俄一直把光复东罗马旧都君士坦丁堡为自身使命,于是巴尔干半岛成为俄罗斯南下攻打奥斯曼土耳其占据的君士坦丁堡的必然道路。另外宗教因素也不断促使沙俄南下,基督教在公元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拜占庭帝国就是东正教的核心,在拜占庭帝国北方的东斯拉夫人接受了东正教信仰,拜占庭帝国在年亡国后,东正教最强大的国家转化为沙皇俄国,于是东正教的中心也变为了沙皇俄国,并且历代沙皇本人保护者自居,以此扩大沙皇俄国在中欧、东欧的东正教教徒心中的影响力,所以击垮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成为沙皇俄国的“昭昭天命”,所以巴尔干半岛必须被沙俄占领。自彼得大帝改革之后,沙俄政权一直想要获得出海口即不冻港,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商业贸易主要是通过海洋进行运输商品,沙俄领土面积虽然很大,但是被北冰洋所覆盖,基本上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港口,即使是圣彼得堡也是半年不能通航、十分容易遭到攻击的港口城市,唯一有价值的不冻港在黑海,沙俄的主要出口产品小麦就是通过黑海进行出口贸易,但是沙俄的黑海航线途经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黑海海峡,即由君士坦丁堡旁边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两个海峡夹杂的马尔马拉海组成。达达尼尔海峡长64千米,宽1.7~7.5千米,博斯普鲁斯海峡长31.5千米,东北部最宽处3.7千米,中部最窄处仅米。这意味着奥斯曼土耳其只要在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架设数百门大炮就可以控制黑海海峡进而威胁沙俄的贸易生命线,所以沙俄不断在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发动战争,在沙俄发动对于奥斯曼土耳其的10次战争,土耳其只胜过两次,其余八次都是惨败。在第10次俄土战争中,俄军来到了距离君士坦丁堡12公里的圣斯特凡诺。沙俄如此猛烈攻打巴尔干半岛引发了奥匈帝国和英国的恐慌,为了防止沙俄势力的膨胀,奥匈帝国和英国一直和沙俄对抗,这也是沙俄巴尔干半岛问题的来源。英国和巴尔干半岛英国是一个殖民帝国,在19世纪末期世界上大部分有价值的地区基本都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原料供给地和商品销售地都是英国殖民地,可以说英国的殖民地如同奶牛一般源源不断的给大英帝国提供牛奶,其中最为重要的殖民地是印度地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包括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区,也是英国最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以至于印度被称作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曾任印度总督的寇松勋爵就说过:“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英国人为什么如此看中印度呢?我们可以看数据,印度是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年印度向英国出口了价值万卢比的原麻用作英国纺织企业的加工原料,印度生产的棉花和油脂都是英国工业生产的必需品。此外由于英国完成工业化,农业生产的粮食不多,英国人吃的粮食主要靠海外进口,年印度就向英国出口了价值万英镑的小麦和大米,要知道在英国统治下,印度时常闹饥荒,都是饿着肚子给英国人送粮食。而印度进口英国纺织品总额在年达到万英镑,而且印度进口的各类机械制品总额在年则高达万英镑。没有印度给英国输血,就没有大英帝国的建立立,而英国和印度贸易的生命线是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从英国的伦敦港到印度的孟买港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缩短全航程的43%,尤其是蒸汽机和螺旋桨的发明,让海洋贸易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英国压榨印度的利益越来越多,于是英国极其看中印度,所以埃及在年挖通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牢牢控制的生命线,但是这条生命线也会受到了威胁,那就是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威胁,因为巴尔干半岛直面东地中海。一旦有国家控制住了巴尔干半岛,就可以在地中海上威胁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英国商船,进而威胁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这是英国所不允许的,其实对于英国来说,最好的选择是让腐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巴尔干半岛,因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弱小无力根本威胁英国的海上贸易,反而在俄国的扩张面前有求于英国帮助,所以英国在巴尔干半岛问题上不断扶持奥斯曼土耳其对抗沙皇俄国,在沙俄衰落后,奥匈帝国开始扩张巴尔干半岛,而且此时英国正筹划对付德国,于是奥匈帝国作为德国盟友,自然也被英国暗恨,英国不允许巴尔干半岛出现一个大国。结语:炸裂的巴尔干巴尔干半岛在年之前就已经战争连绵不断。年10月8日,巴尔干联盟成员国黑山向土耳其宣战,10月13日巴尔干同盟中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向土耳其提交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允许马其顿和色雷斯进行自治,被土耳其拒绝。于是战争打响,土耳其惨败。年塞尔维亚、希腊、土耳其联合与保加利亚开战,保加利亚大败,而这背后全部是奥匈帝国、德国、英国、法国、沙俄的阴影,大国的矛盾并不能通过代理人战争磨平,那就只有大国亲自上阵,真刀真枪的干了。
上一篇文章: 到斯里兰卡游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怎么安 下一篇文章: 玩转斯里兰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