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孟加拉1000万人死亡的黑暗史
壹:人口稠密的孟加拉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孟加拉国的人口开始增加,增长率也逐渐加速。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在今天的孟加拉国领土上约生活着万人,这一数字到20世纪中期翻了一番,到今天几乎变成了七倍。
今天的孟加拉国是一个塞在狭小区域里的巨大社会。孟加拉国的面积略小于我国的山东省,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孟加拉的人口比山东省还多出将近一倍。
孟加拉是世界第七人口大国。它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其领土为14.4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有人,而全世界的这一数据是48人,全亚洲是人,印度是人。这意味着,孟加拉国人只能在急剧减少的空间和资源内凑合。
今天,每个孟加拉国人所占有的空间还不足其一百年前的先辈的1/4;到年(根据一些预测,届时孟加拉国人口将达到两亿五千万)可能到那时就每个孟加拉国人所占有的空间只有其先辈的1/10了。
孟加拉常年受河水、雨水、海水困扰,其带来的风暴和洪水经常是毁灭性的,但也不全是坏的影响。洪水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每次洪水过后,总能有丰富的收成。孟加拉盛产大米,在气候好的地方,一年会有两熟甚至于三熟,这可能可以养活日益增长的孟加拉人口。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印象中,孟加拉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
其实不然,孟加拉三角洲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地方。恰恰相反,孟加拉一边面对着巨大宽阔的印度洋,另一边面对着广袤的腹地。
孟加拉的一个基本特点便是开放,他的开放一直追溯到很久远的历史时期。
在很早,其便形成一张远距离的贸易、朝圣、政治联盟、文化交流与旅行的巨大网络。
它为来自西面内陆的恒河平原、北面的中国西藏和尼泊尔、东面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人员和货物,提供了一个通往外面更广阔世界的出入口。同样,贸易商、佛教朝圣者、政治特使和冒险家等想探访上述地区的人也必须经由孟加拉通过。
在孟加拉沿海的水路上,东南亚人、北印度人、斯里兰卡人、中国人、阿拉伯人、中亚人、波斯人、埃塞俄比亚人和吐蕃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此交流通商。
贰:英国人带来的灾难
早在年的时候,大英帝国在普拉西战役取得胜利之后,英国人占领孟加拉,并利用孟加拉的财富逐步占领印度等南亚次大陆。
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孟加拉作为其扩展不列颠印度殖民地的中心。一个世纪之后,整个南亚都由加尔各答(当时是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所统治,印度洋也成为不列颠之海。
孟加拉三角洲与世界经济联系开始变得密切,但这一切和普通居民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只有一小部分人从殖民特权中大发横财,但是对于许多与殖民者没有关系的普通居民而言,这却是一段灾难般的岁月。
孟加拉盛产大米,但英国人的野心不满足于只榨取孟加拉的大米,他们还想通过改变孟加拉的经济,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为了这一目的,他们对孟加拉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与经济试验。由于不切合当地实际,其中一些试验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英国人引入所谓的增加税收征集系统,英国人强加给孟加拉人民很沉重的税负,在丰收年份还能勉强度日。但不要忘了,孟加拉有极不稳定的自然环境,这给孟加拉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至年间,孟加拉遭遇干旱之后又遇到的洪水,英国人仍不顾人民收入的急剧减少而严苛征税。粮食市场上有一定的粮食,但其价格却让普通人望而却步,英国人依然维持着市场的暴利,这些导致了至今仍为人们所记忆犹新的深刻痛苦和史无前例的饥荒,即“年大饥荒”。
一位19世纪的研究者对那场饥荒的描写到:
“在整个年令人窒息的夏天里,人们奄奄一息。农夫卖掉了他们的家畜,他们卖掉了农具,他们狼吞虎咽地把粮食种子都吃掉了。他们卖掉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直到最后都找不到买孩子的人了。
他们吃树叶和田地里的草,在年6月,杜巴的居民报告说已经有活人开始吃死人了。
大批饥饿与身患重病的人群日夜不停地涌入大城市。这年年初,爆发了鼠疫。3月份时,我们在穆尔希达巴德发现了天花,街道都被一堆堆垂死挣扎的人和尸体所堵住了,安葬工作也根本赶不及。即使狗和豺狼,这些东方众所周知的食腐动物,也无法完成这项令人反感的工作。那些撕裂和溃烂的尸体最终影响到了居民的生存。
年,雨季带来了一些安慰,在9月底之前,这个省获得了大丰收。但是这种安慰来得太晚以至于无法阻止人口减少。饥饿且无处藏身的人群绝望地从一个荒废的村庄爬到另一个村庄以寻找食物或者一处休憩避雨的地方,却徒劳无功。
由于季节的原因,流行病蔓延到了整个国家,直到年底,流行病仍十分普遍,以至于终于成为孟加拉政府与东印度公司理事会(在伦敦)之间交流的一项主题。数百万可怜的饥民在离丰收还有几个星期的时候,在垂死挣扎中死去,他们最后一眼可能聚焦在茂密的田地上,对他们而言,那些庄稼的成熟只是晚了一点点。”
在整个“年大饥荒”中,据估计,竟有1/3孟加拉人口,亦即万人死亡。
叁:被殖民者从来没有被英国人正视过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年。
在英国对孟加拉的统治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人对被殖民者生命漠视的统治,再次以一种极为可怕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在至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场严重的饥荒袭击了孟加拉。其导致了大约万人丧生,其中绝大多数在东孟加拉乡村。这更像是一场人为的灾难,因为并非食物短缺,而是由于粮食市场的崩溃,导致如此多的人死亡。
导致饥荒的背景是二战。在二战时,日本先遣队阻塞了英国在香港和新加坡的要塞,并在年5月迫使英国从缅甸撤军。大约有30万难民逃到了孟加拉。到7月份,日本军队与反英的印度国家军队逼近印东北部。
英国人预计他们要在年晚些时候攻打孟加拉。随着日军机反复轰炸吉大港和加尔各答,已经失去了孟加拉湾制海权的英国人感到了恐慌,并计划要撤退。为了预防日军进犯,他们摧毁了沿海地区超过6万艘载客量在十人及以上的船只。这次沉舟计划使数十万农民丧失了生计。渔民再也无法回到他们的渔场,岛屿田和沙洲田的耕种者也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庄稼。制陶工人也再无法将他们的货物带到市场上去出售了。
当局又驱逐了15万农民离开他们的土地,匆忙地为飞机跑道和军营腾出空间。
除此之外,年10月,一场飓风袭击了(现属印度的)西孟加拉的梅迪尼布尔和二十四帕格纳斯,造成1.4万人丧生,且摧毁了已经成熟的水稻。
事态发展远比想象的严重,由于市场粮食供应减少。英国人下令:“为保证需要,各种粮食甚至包括生活必需品,都必须对官方和军事优先供应”。政府难以解决加尔各答供给的紧张局势,开始诱骗然后强迫低层生产者将他们自己的口粮拿出来。
为满足官方及军方需要,政府拿出大量资金以快速收购稻子和大米,并制定了最高限价,切断了当地的贸易商,最终只剩下少数耕种者谨慎地售卖粮食,粮食市场系统彻底崩溃。
乡村数百万依赖市场的消费者,不能像他们在首都的政府官员们那样受到保护,只能在市场上以极高的价格换得极为有限的大米。
几百万人因无力支付而最终饿死。在福里德布尔、库米拉和吉大港一些地方,有1/10的居民饿死,在宝拉这个大岛上,七人中就有一人饿死。年大饥荒作为一个重大悲痛蚀刻进了孟加拉人的集体意识当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