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在日记中怎样评价中国人字里行间

引言

“若向梦中寻梦觉,觉来还入大槐宫”,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题日记》,表达了范成大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一些感慨。

所谓日记,便是将生活中的小事大情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领会记录下来,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日记的习惯,一个或薄或厚的日记本记录了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是我们人生的宝贵回忆,而一些名人的日记还会被出版成书,供社会各界阅读研究,然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日记公开出版之后,却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使得许多中国人极为愤慨。

原来公开的爱因斯坦的日记中有着很多贬低中国人的言论,在日记之中,中国人被描述成了一个愚昧,麻木,落后的族群,那么为什么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会对中国人产生这样的偏见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歧视和偏见呢?

首先,我们不妨把目光投放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爱因斯坦的中国之旅。

一、爱因斯坦的中国之旅

年10月至年3月,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应约游访亚洲各国,并发表演说,中国便是其中一站,并且他在公开场合中描述的中国与他日记中记录的中国截然不同。

此时的中国正在迫切的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向西方学习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股主要思潮,提倡科学和民族的声音在当时空前高涨,来自西方世界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即将访问中国的消息一经传出便不胫而走,各界人士均对爱因斯坦翘首以待。

年11月3日,爱因斯坦途径上海,这引起了当地的极高重视,给予这位西方科学家极高的礼遇,爱因斯坦不仅被邀请到高级餐厅就餐,还游玩了上海当地的许多名胜古迹,在欢迎宴上,更是有着于右任等来自政界、文化界的大佬级人物出席致辞,可谓是给足了爱因斯坦排面。

而当时在公开场合,爱因斯坦也丝毫没有吝啬对中国人的赞美,他当众夸奖中国青年将来对于世界的科学事业能够做出突出的贡献,并且还希望能够再次踏足中国,和中国青年讲述他的所见所闻。

即使是离开中国之后,爱因斯坦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也尽是褒扬之词,他赞美中国精致的饮食,喜爱中国理想的气候,澄清的空气,还喜欢中国南方的漫天星河,灿烂星斗,他曾经毫不讳言地说,中国给予他的深刻印象,他永远也不会忘记。

总之,爱因斯坦的中国之行在表面看来是一场宾主尽欢的旅行,中国拿出了极高的礼遇来招待来自西方的贵客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也投桃报李,对中国给予了极高的赞美,句里行间都洋溢着对中国的喜爱和赞扬。

然而,后面出版的爱因斯坦旅行日记却向我们揭示了爱因斯坦心中一个完全相反的中国。

二、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

近几年,普林斯顿大学整理出版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游记》,也正是这本游记为已经去世多年的爱因斯坦带来了许多争议。

在这本日记中,爱因斯坦对于中国的评价一反我们先前认知的褒扬和赞美,反而在字词之间充满了鄙夷和不屑,而且,他对于中国人的鄙夷是对中国人整个族群的鄙夷,在他的日记里中国人迟钝,肮脏,麻木,十分不堪,这种偏见之严重,甚至已然达到了种族歧视的地步。

比如他对于中国人吃饭的姿势不理解,他看到中国人吃饭不上桌子,而是就地蹲着吃饭,姿势十分不雅,他甚至还把中国人吃饭的姿势与欧洲人上厕所的姿势相提并论,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此外,爱因斯坦还把中国人民的任劳任怨当作是麻木不知疼痛,他说中国人犹如羊群,中国人劳作起来,感觉是意识不到疼痛,这样的民族更像是没有感觉和思维的机器,而不是一群人类。

而且,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对中国人的偏见是全方位的,小孩,女人,在爱因斯坦的日记中都被描写得十分的不堪,他说中国的小孩呆头呆脑,他说中国的女人缺少魅力,看起来和男性没有什么差别。

并且,爱因斯坦还在日记中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思想,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那么对于爱因斯坦这种人来说,将会是十分凄凉的事情,当然,中国人不可能取代任何种族,但是,爱因斯坦的这种言论却暴露出了他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

除了中国之外,爱因斯坦对于亚洲的其他国度和民族,也大多是歧视和贬低之词,他写斯里兰卡的人民生活在臭气熏天的土地上,在亚洲唯一被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假以辞色,稍微有一些夸赞之词的国家是日本,但是日本同样也被认为天性智力不足。

总而言之,在爱因斯坦的日记中,中国被描述成了一个完全愚昧落后且不会思考的国家,这与他在公开场合对中国赞美完全相反,由于日记是爱因斯坦的私人日记,记录之时并没有公开出版的打算,所以,比起公开场合那些冠冕堂皇的夸奖,似乎日记中表达的歧视才是爱因斯坦对中国人真正的看法。

那么,对于爱因斯坦的这种言论,中国人又有着怎样的反应呢?

三、中国人的反应

相信很多中国人在第一次看到爱因斯坦日记中的言论之时,心中都会难以抑制地涌出怒火,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任何人在自己的民族受到如此侮辱时还保持心如止水。

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怒火而放弃理性的思考,我们在怒火之后,应该学会反思——当然,这个反思并不是反思我们自身,或许当时中国真的很愚昧,真的很落后,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我们应该对所有的歧视逆来顺受,更不代表我们应该去理解针对我们的歧视言论。

我所说的反思,是对种族歧视这一现象的反思,不可否认,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智力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的,但是就算是这样一个智者,也无法摆脱种族歧视的偏见,这才是真正值得恐惧的事情。

所以,爱因斯坦针对中国的言论固然是不对的,但是我们却必须认识到爱因斯坦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在那个时代的西方世界,或许对中国,对东方的歧视就是一种社会共识,这么说并不是在为爱因斯坦开脱,而是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与爱因斯坦的言论比起来,这种言论根源——种族歧视才是更加值得我们警惕的东西。

总之,爱因斯坦笔记中的言论不过是树木,这些言论体现出的种族歧视现象才是树林,我们在为这些言论感到恼火的时候,还需要思考一下如何面对种族歧视。

结语

距离爱因斯坦这些日记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然而种族歧视的现象并没有从我们的世界中彻底消息,这些旅行日记的出版,或许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偏见和歧视真的不容小觑。哪怕最聪明的人也不能摆脱他们。

源于愚昧的偏见其实并不可怕,因为这种偏见很容易就能被肃清,可怕的是,歧视和偏见在一些地方被当作了真理和共识,当所有人都对偏见深信不疑的时候,哪怕聪明如爱因斯坦也会成为这种偏见的信徒,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9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